逗儿妈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父母们要自检一下,父母这些不经意的行为
【逗儿妈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父母们要自检一下,父母这些不经意的行为】日常生活中 , 我们经常能听到说这样一句话“爸妈这么做 , 可都是为你好!”现实是 , 很多父母在标榜自己最爱孩子的同时 , 却不经意伤害着孩子的心 。 更可怕的是 , 孩子已经受伤 , 父母却不自知 。
文章图片
蕊蕊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 , 由于不适应小学的生活 , 经常忘带作业和书本 , 每次都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 , 有时还会要求家长把作业送到学校 。 虽然老师的本意是提醒家长 , 以后注意检查孩子作业并将其放入书包 , 但蕊蕊妈妈仍对这N次点名提醒很是排斥 , 常因此批评孩子 。
昨天 , 蕊蕊又一次因忘带作业遭到老师的点名批评 , 蕊蕊妈妈一回到家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
“蕊蕊 , 我一直并不明白 , 同在一个班级里上课 , 为什么别人能记住要交哪些作业 , 只有你记不住?为什么每次忘带作业的名单中总有你的名字?你看看晓雪 , 她和你同班 , 人家为什么每次都能记住带哪些作业呢!”
文章图片
蕊蕊怯生生地小声回答:“妈妈 ,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 , 就是记不住 。 ”
“哎 , 不知道你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难道你去上学是把脑子放家里了吗?我在你们班老师那里的点击率是第一名 , 都快成家长群的明星了!”蕊蕊妈妈一边发牢骚 , 一边用手对孩子的头指指点点 。
蕊蕊听到妈妈的话 , 便开始吧嗒吧嗒掉眼泪 , 哽咽着说:“妈妈 ,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 我以后一定记住……”
文章图片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在父母的一再批评下 , 孩子不得不委屈求全 , 用眼泪和服从结束父母的责骂 。 父母的初心是希望孩子改掉坏习惯 , 却用错误的方式伤害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 父母的哪些不经意的行为 , 最令孩子受伤呢?
一、父母这些不经意的行为 , 往往最伤孩子的心
1、贴标签
有些父母总喜欢提取孩子身上的某一特征 , 作为给孩子独有标签 , 比如“小蜗牛”、“大懒虫”、“臭屁虫”、“坏孩子” , 使孩子无辜背上不恰当的标签 。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些带有负面信息的标签 , 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 , 讨厌别人提起这个标签 , 或别人提到这个标签就会联想到自己 , 还会不自觉向标签中所描述的方向靠拢 , 与父母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驰 。
还有一些标签含有正面信息 , 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 比如“钢琴小王子”、“中华小曲库”、“懂事的孩子” , 这会无形中给孩子划定能力边界 , 这个特征就是他的独特之处 , 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
文章图片
2、作比较
有些父母虚荣心很强 , 喜欢和他人比较 , 当自己能力不足 , 落后于同龄人时 , 往往会借助孩子的力量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 以期从中获得满足感 , 挣回面子 。
当孩子比别人强 , 父母自然洋洋得意 , 心满意足;若是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 , 孩子便会遭到父母的一顿批评 。
孩子经常被父母拿来与其他人作比较 , 经过对父母在不同结果的不同态度的分析 , 孩子会认为父母喜欢的是那个处处优秀的自己 , 一旦自己能力弱于他人 , 就得不到父母的关注 , 会逐渐与父母产生距离感 , 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 。
3、打击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经受得住打击 , 才能快速成长 , 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 当父母总是一味打击孩子 , 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 , 孩子即使有进步也不及时鼓励孩子 , 父母迎来的将是一个无能的孩子 , 他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 害怕面对失败 , 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积极肯定 , 孩子将一生都在为寻求父母或他人的肯定而忙碌 。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3岁女娃天生一张上相“巴掌脸”,其实是妈妈患病导致的罕见“小头娃娃”
- 学霸妈妈坐月子太无聊,选择破译美国高难度密码,获上百万奖励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