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消化频道|重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期待疗效良好的新药尽早进入医保


医学界消化频道|重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期待疗效良好的新药尽早进入医保
本文插图
肠易激综合征(IBS)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 , 最新分析估算全球IBS患病率约为9.2% , 而我国患病率约为6.5%[1-2] 。 IBS根据症状可分为多种类型 , 但症状往往迁延不愈 ,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 约占全部IBS的15%-20%[1-3] , 按照我国的IBS患病率计算 , 意味着有1400-1800万国人受到IBS-C的困扰 , 且由于种种原因 , 临床有着非常巨大和迫切的治疗需求 。重视IBS-C , 是对抗疾病的第一步
IBS-C导致的各种腹部症状和便秘 , 往往反复出现且长期得不到缓解 , 但全世界范围内IBS患者的就诊比例仅为30% , 中国患者就诊比例更低至22.4% , 20个中国IBS患者中 , 可能仅有1个能够被明确诊断 。 有43%的IBS患者确诊延迟至少5年 , 大量患者患病多年才被确诊[4-5]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较多 , 如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IBS腹部症状表现模糊 , 患者在就诊时难以清晰描述 , 导致漏诊和误诊 , 甚至患者认为症状不足以就诊治疗 。 许多患者也可能把IBS-C的症状视为普通便秘 , 自行服用泻药或通便产品以暂时缓解症状 , 掩盖了IBS的患病可能 。虽然IBS和IBS-C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 但症状极易反复发作 , 患者不接受正规治疗或被漏诊误诊 , 会对患者本人和家庭产生明显影响 , 甚至带来医疗资源、社会经济层面的巨大负担 。反复发作的腹部不适和便秘 , 会明显影响IBS患者的工作效率和日常活动 , 如IBS-C患者会避免去没有卫生间的场所或离开家 ,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旷工、旷课等[6] , IBS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 嗜睡、失眠等睡眠障碍和各种肠外躯体化障碍的患病率也较高 。
医学界消化频道|重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期待疗效良好的新药尽早进入医保
本文插图
图1:IBS患者合并的其它身心问题而由于症状反复出现 , 许多患者频繁就诊并接受治疗 , 2016年一项研究显示 , 我国IBS/IBS-C患者每年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2万元/人 , 此外还有就诊相关的旷工等间接损失 , 总费用约占我国人均GDP的35%[7] 。患者身心多方面受到的影响 , 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负担 , 无不说明我国IBS诊疗现状堪忧 。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强IBS的防治意识 , 患者在察觉腹部不适和便秘症状时 , 应考虑到IBS-C的可能性并尽早就诊治疗 , 同时临床也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 并通过纳入医保提升治疗的可及性 。IBS现有治疗目标单一 , 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IBS-C症状以腹部不适+腹泻为特点 , 因此患者也期望通过有效治疗 , 同时缓解两方面的症状 。 但被纳入医保 , 使用较多的经典IBS-C治疗药物 , 往往仅能缓解单一症状或不适 , 难以满足患者对治疗的期待 , 长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例如麦麸、葡甘聚糖等容积性泻药 , 通过吸收水分 , 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 , 但可能加重腹胀和腹痛症状;比沙可啶、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刺激性泻药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 , 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促进排便 , 但使用易出现药物依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 长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 , 或增加结直肠肿瘤风险[8];乳果糖等渗透性泻药 , 也可能导致腹胀和电解质紊乱 。 缓解腹痛症状的平滑解痉剂 , 则可能加重便秘症状 。
医学界消化频道|重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期待疗效良好的新药尽早进入医保
本文插图
图2:传统IBS-C治疗药物的局限性综上所述 , IBS-C的经典治疗药物都有一定局限性 , 即使能缓解单一症状 , 也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 但近年来IBS-C的治疗也取得一定进展 , 以利那洛肽(Linaclotide)为代表的促分泌剂类药物已获得国外权威指南推荐 , 有望变革IBS-C的药物治疗格局 。利那洛肽一药双效 , 同时显著改善IBS-C两大症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