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杂志|退押金要等736年,仅是ofo之死,还是共享经济被“玩坏”?
所有的商业创新 , 烧钱并不可怕 , 试错也没关系 , 可怕的是到最后依然没有突破性创新 , 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
近日 , ***发布报道《人民直击:凭什么要我等736年才能退回押金?》 , 让一度“消失”的小黄车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 昔日的风采已经变成不光彩 。 据中新社8月3日报道 , 从ofo官网、公众号、客户端到办公地点、供应商等 , 几乎所有公开渠道都无法追寻ofo的踪影 , ofo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 ofo“消失”的身后 , 留下的是一堆繁重冗长的债务 。 截至8月份 , 等着退押金的用户还有1600多万 。 按最低金额99元计算 , ofo欠用户押金高达16亿元 。 同时 , 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标的总金额约为5.36亿元 , 未履行总金额比例约95% 。 从美好理想出发 , 因资本驱动爆红 , 共享单车的风行原本可以给共享经济模式带来无限可能 。 但短短5年间 , 曾经的创业明星、资本宠儿 , ofo已如过山车般从巅峰跌到谷底 , 以惨败收场 。
本文插图
披着“互联网马夹”的单车租赁
几年前 , 雷军有一个风口论:站在风口上 , 猪都能飞起来 。 作为共享单车的开创者 , ofo就是共享经济领域的幸运儿——在共享经济风口来袭的2014年 , 北大青年戴威和他的4名小伙伴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 ,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美好理念 , 共同创立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公司——ofo诞生 。 在共享经济盛行时期 , ofo跑在了风口前方 , 率先抢占了市场 , 成为资本春天里的佼佼者 。 2017年 , ofo在短短半年内就融资超过70亿元 , 布局全国30多个城市 , 快速攻城略地 。 手握资本的创始人戴威开始“挥金如土” , 直接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租下整整四层办公楼 , 显示出ofo的豪气 。 同一年 , 在国内市场掀起全民骑单车的风潮之时 , ofo开始野心勃勃地进军海外 , 先后开辟了九国市场 。 ofo尚未做实国内市场 , 就大张旗鼓进军海外 , 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疯狂扩张 。 而当时 , ofo还获得了国内相关机构评选的“全国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 。 然而 , 隐患早已浮出水面 。 2017年10月 , 多地小黄车用户投诉:使用ofo遇到消费陷阱 , 原本要支付199元的用车押金 , 却买成了不可退钱的“59元包年卡” 。 在ofo押金页面上显示着“59元包一年用车” , 但为可选项 。 点击进去以后 , “59元包一年用车(免押金)”与“199元押金(可退)”并列可用 。 所以 , 用户的投诉理由是:点击进入的是交押金的页面 , 不该把年卡放在押金页面 , 并设置默认选项 。 这不等于绑架消费了吗?ofo的运营模式是 , 通过合作代工(如天津飞鸽、上海凤凰等老牌自行车厂家为其生产单车) , 再大批量投放市场 , 面向C端用户收费(押金及分时租赁费用)来获利 。 在移轨创新?看来:同外部合作伙伴应建立有生产力的良性关系 , 要像真正的合作伙伴一样 , 感召利益相关者“共建”实现新价值主张 。 而ofo与供应商的合作仍是传统的OEM , 停留在经济利益的合作层面 。
本文插图
这种模式自共享单车诞生以来 , 就被质疑为“伪共享经济” 。 共享经济“鼻祖”蔡斯对共享经济的定义 , 大意是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 , 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 , 且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 。 共享经济的理念在于共同拥有而不占有 , 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 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 但本质上看 , 共享单车做的其实是传统租赁 , 而非真正的共享模式 。 就“闲置资源”而言 , 共享单车就不是 。 ofo和死对头摩拜(后被美团收购) , 均采用了自有单车租赁的重资产模式 。 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连接供需两端 , 本身是轻资产模式 。 比如滴滴 , 被共享的出租车、快车、顺风车等都不是滴滴的资产 , 而是来自社会上的闲置车辆 , 滴滴只是连接供需两端的平台 。 凡是互联网公司 ,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做“重” 。 但在资本的驱动与竞争厮杀下 , ofo和摩拜都不约而同走入“歧途” , 投放更多的单车支撑B2C的租赁模式 。 其实“违背”了共享经济的真正逻辑 。 融资之后 , 共享单车的造车越来越疯狂 。 因为它必须不断投放单车数量来占领市场 , 再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融资来续写自己的创业故事 。 当资本开始撤退 , 创业故事就没下文了 。 共享单车革命尚未成功 , 就陷入到了一个“伪共享经济”的死循环 。 相比于共享出行(如滴滴)、共享办公(如优客工场)、共享租房(如国外的Airbnb爱彼迎)等共享模式 , ofo们像是穿着“互联网马夹”的单车租赁 , 不过是传统租赁模式的“变种” , 跟从前散落于城市街头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没太大差别 。 移轨创新?认为:ofo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移轨” , 并没有对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进行突破性创新 。 突破性创新对于创造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 中国企业需要从市场渗透向创造市场转型 , 从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
推荐阅读
- 管理学荐读|战略规划书籍推荐
- 窦斌-健康管理师|健康产业怎么做?要有全局思维
- 人工智能|智能门锁、校园人脸管理服务平台……多款人工智能产品线上亮相
- |甘肃消防探智慧建设:智能辅助作战训练 管理延伸细节末端
- 直播带货|网信办就直播带货管理征求意见:要求建立带货主播黑名单制度
- 信息内容|《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
- |FLIR推出用于预测性交通管理的人工智能交通摄像头
- 南京酷牛互动|为什么要建设可视化管理平台?
- 环境|建筑智能运维转型场景之五:室内环境管理的L0-L4路径
- 百思特管理咨询|任正非警告华为:方向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