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资本市场各方获得感刻不容缓

经济圆桌:2020年 ,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 三十而立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 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 , 全面净化市场生态 , 建设诚信资本市场 ,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增强市场各方改革获得感 , 刻不容缓 。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 全面净化市场生态 , 建设诚信守法资本市场?本期经济日报“经济圆桌”邀请4位业内专家学者就此建言献策 。
讲诚信应是第一法则
主持人:为什么要将建设诚信守法资本市场提到重要地位?为什么说诚信建设直接关系资本市场根基?
刘俊海:法治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功能就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 过去 , 我国资本市场“牛短熊长” , 更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的症结 , 并非是资金匮乏 , 而是信心、诚信与法治匮乏 。 诚信法则 , 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的“第一法则” 。
资本市场诚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法治状况优劣的重要指标 。 为打造诚信中国品牌 , 改善国际形象 , 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 必须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 。 同时 ,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背景下 , 加强诚信建设也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
郭雳:应当把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局中 , 按照后者的总体要求 , 遵循民法典、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 提高资本市场诚信水平 。 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 , 也会为促进整个社会诚信水平作出贡献 。
田利辉:由于利益博弈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性 , 资本市场尤其需要参与主体具备高度的诚信意识 。 诚信建设主要包括诚信交易、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 。 投资者、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都要诚信为本 , 尊重契约 。
刘锋:“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 , 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明确了方向 。 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完善司法体系 , 丰富执法手段 , 促进资本市场形成良性生态 。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是统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虽然取得了重要成就 , 但在制度建设和执行层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完善、不配套、不连续等薄弱环节 , 因而“建制度”就是针对以往所说的“不缺位”提出的 , 其深刻含义是要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 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础制度 , 同时更严格地执行这些制度 , 让资本市场在科学制度和相关法律框架内有效运行 ,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功能作用 。
规范化明确行为边界
主持人:在九字方针下 , 如何树立规范与发展并重的监管思维 , 摆脱“重发展、轻规范”的思维定势?
刘俊海:在证券市场上 , 包装上市等之所以屡禁不止 , 就是因为此种上市模式虽不公平、不诚信 , 但能在短时间为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大量融资 。 至于投资者由此遭受的损失 , 则考虑较少 。
这种片面追求融资效率而漠视公平的思维必须扭转 , 资本市场立法应更加注重公平公正 。 相关立法与政策方案越公平 , 就越能激发各方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的内驱力 , 资本市场就越有效率 。
市场关系的参与者天然渴望按照既定的透明的游戏规则出牌 , 缺乏规范的市场必然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市场 。 因此 , 法治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治理的基本方式 。 要确保我国资本市场活力 , 必须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法律环境的公平性、稳定性、透明度、公信力与可预期性 。 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与法治化必须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治理的全过程 , 同步推动 。
郭雳:近10年来 , 资本市场诚信制度建设不断深入 。 建设诚信资本市场 , 查处惩戒显然不是唯一手段 。 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市场主体共同努力 , 自觉自主地诚信守法 。
发行人、上市公司要对投资者负责 , 申报文件、披露信息须真实准确完整 , 公开承诺要说到做到 , 不能兑现的应有合理解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切实维护客户权益 , 履行对客户的诚信义务;中介服务机构要有职业道德底线 , 严守执业准则 , 勤勉尽责;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 , 要依法、诚信投资交易 , 远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不法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