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蕾的冷静与疯狂( 四 )


今天 , 很多企业都羡慕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能发展到如此规模 , 但彭蕾说:

我从不觉得文化是做出来的 。 文化和业务不同 , 无法计划 。 企业文化可以先有个指引、感觉 , 但它只能随着公司发展慢慢‘长’出来 , 拥有自己的味道后 , 再因势利导 , 进而做成体系结构 。 ”
刚创业时 , 马云、彭蕾等十八罗汉在工作中形成了“可信、亲切、简单”的文化默契 , 后来又总结出著名的“独孤九剑” , 再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六脉神剑” 。 阿里巴巴的文化的确是逐步成长起来的 。
在阿里巴巴强调 , “虚”的价值观 , 必须落在实处 。 彭蕾说: “这不是搞什么形式主义 , 而是真的要从心里认同 。 实际上 , 我可以这么说 , 阿里巴巴每一位员工都是从心里认同的 , 如果不认同 , 我们会有相应的机制让他们走开 。 ”
2001年 , 在马云的指挥下 , “整风运动”拉开序幕 。 彭蕾等人各出奇招 , 通过发卡片、价值观与工资挂钩、在分公司贴上价值观......
紧接着 , 阿里巴巴设立“军政大学” , 投入一百万元 , 培训员工、中层、高层 。 彭蕾也定期去讲阿里巴巴的发展史 , 让大家一同感受公司创业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 。
2003年 ,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在“非典”中显示出作用 。
当时 , 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被确诊为“疑似病例” , 很快 , 总部近500名员工被强制隔离 。 阿里巴巴高层果断决策:以SOHO(在家办公)抗击非典!
此后的14个日夜里 , 500名员工各自为战 , 却井然有序 , 团队的凝聚力空前高涨 , 镇静与自觉 。 那时 , 无论电话何时打来 , 无论接电话的是员工还是员工的家人 , 第一句话都是:“您好 , 阿里巴巴......”
员工们的表现 , 让彭蕾大为惊讶 , 也极为骄傲 。 是“非典” , 验证了阿里巴巴文化的强大 。
|彭蕾的冷静与疯狂
本文插图

彭蕾很有意思 。 2007年 , 一些高管和支付宝的老员工坐在一起讨论支付宝的文化是什么 , 最后觉得“专业、欣赏、全力以赴”很适合 , 但是 , 这一文化遭到彭蕾反对 。她觉得 , 这种表达方式太无趣了 , 说:“阿里巴巴的文化应该是很有活力的 , 很好玩的 。 ”
于是 , 大家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 最后用三个英文确定了支付宝的文化——

  • Moer:牛的叫声 , 代表专业;
  • Wow:赞叹词 , 意为欣赏;
  • Go Go Go :表示团队合作 , 全力以赴 。
彭蕾说:“我不希望阿里巴巴团队只看业务、效益、项目、数字 , 我希望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体验去达成一个伟大的目标 。 ”
她依然坚持用触碰心灵的方式管人、管事 , 让企业回归纯真本质 , 让冰冷冷的制度体系有“心灵的东西在” , 而不只是头脑的产物 。
或许 , 彭蕾的继任者、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对她的评价更真实: “她极为懂人、极会用人 , 擅长很好地将整个组织的使命、愿景与组织能力相结合 。 ”
2 决断 , 可以不必仁慈 , “直接削他”
彭蕾也有坚毅、杀伐决断的一面 , 出手时 , 她能顾全大局 , 行动利落 。
①首先 , 她执行力超强 。
2017年 , 彭蕾在湖畔大学授课时说道:
“他(马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 我们最后有些可以消化 , 但是还有一部分经过他三次五次的坚持 , 我不一定完全认同 , 但我也还是会去做 , 而且会不折不扣地去做 。 ”
马云的天马行空 , 阿里巴巴中大家早就习以为常 , 但一路走来 , 在马云的指挥下 , 彭蕾带着团队把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可能 , 她开始形成一种思维——有些事不能按照常规理性分析去做 , 而是要像马云一样 , 反其道而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