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中西方“文化隔阂”的深层根源在哪里?( 五 )
儒家崇尚法先王 , 而荀子认为应该法后王 。 这给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们的改革以精神底气 。
只有这样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 才能教出李斯与韩非 。
荀子这个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体 , 是因为处于大乱之世 。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 ,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 , 最大的战争死亡不过十万(艾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 而且几十年才发生一次 。 但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 , 死亡十万的战争几乎年年发生 , 死亡几十万的大战二十年之内就发生了三次(五国伐齐、白起伐楚、长平之战) 。 在这样超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中 , 没有力量的道义和没有道义的力量 , 都不能回答眼前的现实 。 他必须要找到一条新路 。
本文插图
绘画 , 描绘长平之战的情形 。 长平之战是战国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 秦国在赵军投降后 , 背信坑杀了40万赵军 , 即便在血流成河的战国 , 这也突破了道义的底线
公元前247年 , 秦彻底突破三晋 , 斩断六国合纵之腰 。 这一年 , 李斯学成入秦 , 开始了政治生涯 。
听到这个消息 , 年届80的荀子非但没有高兴 , 反而绝食了 。 “李斯入秦 , 荀卿为之不食 。 ”绝食也没用 , 另一个弟子韩非紧随其后也应召入秦 。 前所未见的辉煌大一统王朝正在展开 , 年轻士子岂能抗拒创造新世界的诱惑 。
李斯韩非入秦后 , 极大地加速了秦的统一战争 。 韩非将法家理论发展到极致 , 囊括了法、术、势等三大流派 , 秦始皇深为服膺 。 李斯则设计了法家的全部政策体系 。 “焚书坑儒”就是他建议的 。
他们都忘记了 , 自己的老师荀子虽然肯定法家手段 , 却始终坚持着儒家价值观——比如忠义孝悌的伦理;比如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士大夫精神;比如政治以王道为根本 , 用兵以仁义为优先 。 这个“仁”的精神 , 与孔孟并无二致 。 在法家和儒家之间 , 如何执其中道 , 很难把握 。 真理往往在于度 。 单纯承袭他学说的某个方面都不对 。
韩非入秦后 , 死于和李斯的政治斗争 。 他写出了法家的一切权术 , 却不懂基本权争技巧 。 李斯精通权斗 , 却斗不过宦官 , 死前哀叹出东门遛黄犬而不可得 。 纯粹的权力政治 , 一定会按照它本身的逻辑来得快去得快而变幻无常 。
韩非李斯死后没多少年 , 他们设计的帝国迅速崩塌了 。 秦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并没有实现与秦的内心融合 。 他们忘记了老师早就说过 , 只用暴力 , 可以兼并 , 但不能凝聚 。 凝聚 , 还要有人心 。 “兼并易能也 , 唯坚凝之难焉 。 能并之而不能凝 , 则必夺 。 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 , 则必亡 。 得之则凝 , 兼并无强 。 ”秦朝晚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 。 2013年出土的湖南益阳兔子山竹简中的“秦二世元年诏令” , 已明确提出不要再对老百姓加以徭役(“勿以徭赋扰黔首”) 。 可惜出台晚了 。 半年之后 ,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
法家与儒家 , 哪一个都不能少 。 如果没有法家 , 儒家不能完成结构化和组织化 , 无法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 , 无法在大争之世自我强化 。 但如果没有儒家 , 法家将变成僵化的制度 , 其威权体系只是完全标准化、垂直化、同质化的执行体系 , 而儒家则有灵活的、本土的、包容性的调节空间 。
何况荀学并非只有儒法 , 他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 《史记》言荀子之思想乃是总结儒、墨、道家各自的成功失败汇聚而成——“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 , 序列著数万言以卒” 。 他批判墨家不懂得建设国家秩序 , 但吸收其“兼爱”思想 , 并发展成“天下政治”的无私原则 。 他批判道家只通天命不通人事 , 但吸收了其非人格、无善恶的天命观 , 发展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他批判黄老学派的“有诎而无信” , 但吸收了其经济思想 , 肯定了商业对于国家的价值 。 他将孔孟追求的“纯粹”儒家 , 变成为驳杂宏阔的“大儒家” 。 现在看来 , 百家争鸣到百家兼容 , 唯有荀子做到了 。
推荐阅读
- 穿搭|清新可人的比基尼泳衣美女,青春活力,让你穿出年轻自信!
- 穿搭|清新可人的比基尼泳衣美女,增添活力感,绽放身材的魅力!
- 穿搭|清新可人的比基尼泳衣美女,散发时尚气场,塑造腿部线条!
- 穿搭|清新可人的比基尼泳衣美女,轻松拥有优美曲线,尽显甜美洋气感!
- 柜子|房子刚完工杀人的心都有!这15个地方真瞎了眼乱装!不能用难收拾
- 生肖运势每日说|未来10天,得贵人支持,好运马不停蹄赶来,有钱有贵人的生肖
- 好运|20号开始,横财必得,好运不断,事业走上坡,一鸣惊人的四生肖
- 余生有情|老妻少夫,是种什么体验?听听几个过来人的心里话
- 宝玉|宝玉身边一个光彩照人的美貌丫头,比袭人正直,比妙玉黛玉敢爱
- 侍女|一个出身卑微的侍女,为何能获得清朝宫廷上下所有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