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上的讨价还价,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三 )

路边摊上的讨价还价,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清末卖凉粉的小贩 , 凉粉是北京夏天一种消暑食物 , 出自《北京民间风俗百图》 。摊贩越多 , 市场越繁盛 , 城市就越繁华开放 , 反过来 , 越是繁华开放的城市 , 就越会吸引摊贩来到这里摆摊设点 。 因此 , 摊贩的多少可以说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一把最可靠的标尺 。 当东汉文豪张衡(是的 , 他也发明了地动仪 , 但科技发明是他的副业)想要夸耀汉帝国的都城长安的盛大繁华 , 也在《西京赋》里不吝笔墨 , 描述长安城中的市场摊贩:“尔乃廓开九市 , 通阛带阓 。 旗亭五重 , 俯察百隧 。 周制大胥 , 今也惟尉 。 瓌货方至 , 鸟集鳞萃 。 鬻者兼赢 , 求者不匮 。 尔乃商贾百族 , 裨贩夫妇 , 鬻良杂普 , 蚩眩边鄙 。 ”唐代的长安 , 作为中古时代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都会 , 最让四方来客流连忘返的 , 是东西九市林立的商铺 ,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 , 四面立邸 , 四方珍奇 , 皆所积集” 。 汇集在长安市场中自然不仅仅是四方珍奇 , 还有那些小摊小贩 。 他们谋取生计的一技之长 , 虽然看似微不足道 , 但却常常能勾起人对长安的思恋之情 。 曾经客居长安的文人段成式 , 在私人笔记《酉阳杂俎》中回忆长安的“沥去汤肥 , 可以沦茗”的萧家馄饨、“白莹如玉”的庾家粽子 , 口齿生津;白居易也曾在诗中夸赞长安的胡饼“面脆油香新出炉” , 仿佛都能听到趁热在嘴里咬开时的咔嚓声 。 一位名叫刘晏的官员 , 在早朝途中看到路旁摊贩售卖的“热气腾上”的蒸胡饼 , 忍不住诱惑 , 堂堂朝廷贵官竟把胡饼“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 , 还对同列朝官啧啧称赞道:“美不可言 , 美不可言” 。摊贩与城市最完美的结合 , 莫过于那幅举世闻名的浮世长卷《清明上河图》了 。 徐徐展开这幅熙熙攘攘的画卷 , 能看到无数的经纪行贩 , 往来门下 , 自五更时分就开门的食肆 , 擀面切菜的节奏与桌案一一应和 , 挑着菜篮、推着小车的小贩在街头奔走;贩油的、织草鞋竹席的、造扇子的、卖香的、磨镜的、卖水的、卖魚饭的、卖猪羊血羹的、卖豆乳的、卖饼饵的……吵嚷喧闹 , 似乎能从纸端溢出来 , 灌入观画人的脑海里 , 这些街头忙碌的商贩们 , 瞬间让这座城市变得鲜活起来 。 如此繁华活泼 , 也难怪这幅《清明上河图》会成为明清时代苏州的假画工厂里最抢手的伪造对象之一 。路边摊上的讨价还价,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街市上的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这些伪造的《清明上河图》与宋代原版虽然细节内容相差甚远 , 但画手们参考苏州街景 , 用俗气的青绿朱黄点染出的市井繁华 , 同样令人神迷 。 贩夫走卒是这幅画卷上的真正主角 , “蛮夷闽貘之珍异 , 三代八朝之古董 , 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 衙三行 , 市四列 , 所称九市开场 , 货随队分 , 人不得顾 , 车不能旋 , 阗城溢郭 , 旁流百廛也”——商贩们肆无忌惮地占领了整座城市 , 在他们创造出的浮华世界中 , 他们就是真正的主人 。路边摊上的讨价还价,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明代苏州假画作坊批量伪造的《清明上河图》之一 , 里面的人物可以看出参考了明代苏州的景象 。如此 , 也就不必奇怪 , 堂堂周朝开国元勋姜太公 , 会在明人编写的小说《封神演义》中成了一个倒霉的卖面摊贩了——这多少证明了一点 , 即使是熙攘市井中泯然众人的摆摊商贩 , 也可能藏龙卧虎 , 就像《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饰演的猪肉佬 , 手持一把杀猪刀 , 看摊时断骨分肉 , 刀刀利落;出了摊行侠仗义 , 为国立功 。历史也很乐于证明这一点并非电影里的意淫 。 姜太公卖面的段子固然是后世杜撰 , 但确实有不少英雄豪杰都起于市肆摊贩之中 。 孟子列举了生于困顿却肩负天降大任的六位英豪:“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孙叔敖举于海 , 百里奚举于市 。 ”其中两位起身市肆之中 , 其中的百里奚还被当成商品从市井买来的 。 战国时代拯救魏国危难于虎口的侠客朱亥 , 可以算是凌凌漆的老前辈 , 原本是大梁城里卖肉的屠户 。 比他晚半个世纪的晚辈樊哙 , 则是屠狗之辈 , 却辅佐刘邦打下大汉四百年江山 。 刘邦的后代刘备 , 虽然没落到织席贩履为生 , 但在找到了两位同样出身市井的合作伙伴关羽和张飞后 , 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 。 值得注意的是 , 张飞在传说也是一位卖肉屠夫——屠夫成为英豪的几率如此之高 , 因此 , 千万不要小瞧肉案后面那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面孔 , 他们毕竟也跟外科医生一样靠刀吃饭 , 不定哪一天 , 他们就会从摊位后面拍案而起 , 像他们的前辈一样 , 手起刀落 , 劈开一段流传后世的英雄传奇 。2怀恋路边摊上的声声叫卖 , 最是惹人情思英雄起于路边摊贩 , 在史籍传说中固然是大概率事件 , 但令人遗憾的是 , 这点光环似乎对摊贩的地位却没有什么改观 。 毕竟那些英雄一旦离开摊位就再不会掉头重操旧业 , 只留下那些昔日同行满脸艳羡自己飞黄腾达 。 甚至唱曲里的姜太公卖面时也是他最落魄的时候 。 直到现在 , 摆摊仍难逃开低贱的标签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 百万回城知青无法安置就业 , 只得想方设法趸货摆摊 。 当时的老百姓虽然通过这些人的摊位初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 , 但却并不引起高看这些开路先锋 , 反而将一顶“倒爷”的帽子扣在了他们头上——明里暗里嘲讽他们摆摊卖货的行为触犯了一条已经成为历史的罪行“投机倒把罪” 。这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 明明是摊贩创造了我们如今的城市 , 但城市却反而轻视这些创造者 , 认定他们背负着低贱的原罪 。 就连他们的叫卖吆喝 , 在今天都被视为扰乱城市秩序的噪音而加以禁止 。 早在一个世纪前 , 中国西洋小说翻译的鼻祖林纾 , 更是将小贩的叫卖吆喝视作不堪入耳的市井土语 , 加以嘲讽贬斥 , 反对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中 , 他以摊贩叫卖举例:“若尽废古书 , 行用土语为文字 , 则都下引车卖浆者之徒 , 所操之语 , 按之皆有文法 , 不类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 , 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 , 均可用为教授矣 。 ”林纾用在他看来最不堪的摊贩叫卖来指责白话文低俗浅陋 , 白话文运动的旗手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同样羞于让自己珍爱的白话文跟贩夫走卒的叫卖划为一类 , 极力辩称白话文也是有格有调 , 并非市井商贩土语 。 可见 , 即使是在这些同情市井民瘼的知识精英眼中 , 摊贩同样被划归到贱业一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