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汇|顺着“落满灰豪车”假消息,我们发现了“爆款工厂”的灰色秘密( 四 )


我们找到了周全 , 一家新媒体公司的总经理 , 业内的顶尖人物 。 周全是化名 , 他不想公开身份 。 2016年的一个下午 , 我听过一次他的讲座 , 当时他创办新媒体公司已经颇有成绩 , 他向同行分享了他的新媒体操作“秘诀” 。
周全是理工科出身 , 相信数据的力量 , 他找到了一套可复制的模式来产出和运营内容:他们有专门负责数据分析的员工 , 通过大数据确定公号的风格 , 监测热点话题 , 然后将话题分发给写手 。 成文后 , 他们有专门的数据化营销侦测系统 , 给文章取不同标题进行预投放 , 根据投放的阅读量效果确定最后的标题 。 这套方法论让他手下的账号很快从0做到总计过亿粉丝量 。
至道学宫的事情出来后 , 他完全不能理解 。 在行业摸爬滚打5年 , 做号这批人的玩法 , 他见得多了 , 但这样肆无忌惮的是少数 。 那篇文章刚出来 , 他就注意到了 , 跟同行私下讨论 , 大家感到吃惊和反感 。 没两天 , 至道学宫的账号被封了 。
蓝媒汇|顺着“落满灰豪车”假消息,我们发现了“爆款工厂”的灰色秘密
本文插图

“至道学宫”已遭封号
“它给行业做了一个负面的标杆 , 很多认认真真做内容、做得不错的号 , 就被这种号给连累了 。 ”周全觉得 , 有些***做得太过分 , 以至于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 “有些做号集团无所不用其极 , 打擦边球 , 哪里有流量有爆款就冲进来 。 ”
5年来 , 他一直小心翼翼 。 他公司里的账号一开始就定位女性情感 , 然后往生活方式、美容美妆方向延伸 , 同行的号一个接一个栽了跟头 , 都是遭遇同样的问题:夸大事实、传播负面情绪 。 或者 , 以***的操作手法插手事实类新闻 。
“这些我们绝对不碰 。 ”周全觉得自己的公司是靠这份谨慎才走到现在 , 成为头部账号后仍然没有被挑出明显的错来 。
然而更多的***没有这份敬畏心 , 或者说压根没有这个意识 。 2019年初 , 盛极一时的咪蒙因为旗下账号一篇戴着非虚构写作的面孔进行虚构创作的文章 , 被全网封号 , 为漠视行业底线付出了代价 。 事后 , 周全提到 , 他跟咪蒙聊到过这件事 。
他说 , 咪蒙很后悔 , 公司大了 , 每天产出的内容太多 , 所以在审稿上出现了纰漏 。
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金字塔
为什么做号集团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本质上这是由他们的内容操作模式决定的 。
新榜曾经出过一篇披露做号集团运营及盈利模式的文章 , 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些***文章批量生产的“奥秘”:一篇爆文的生产流程是:采集-伪原创-检测三个步骤 , 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工具软件 , 只用简单机械的复制粘贴 , 绝大多数人都能胜任这份工作 , 用业内的话来说 , “只要高考作文及格了就行” 。
这样的集团每天内容产出量极大 , “一天10篇产出算很低的了” 。 一名曾经在这样的团队工作过的***编辑在一篇文章中透露 , 他当时所在的部门有3个编辑 , 每人每天能产出将近30条内容 , 有能力的兼职写手 , 一天能上交20篇“原创”文案 。
写手从哪里来?这在业内不是秘密 。 最大的两个群体分别来自学校和家庭 , 未入社会的学生和赋闲在家的家庭妇女贡献了最多的产出 , 以极为低廉的劳动成本 , “阅读量超过5万的报酬是5元/篇” , 有媒体曾具象过这个数字 。
低成本、高频次的产出 , 直接导向一个结果——内容质量低劣 。 低劣内容本身附着很多缺点 , 但最致命的一条 , 来自于面对事件时对真实性缺乏审慎 。
周全这样看待行业内的乱象: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金字塔 , 一些初创的企业 , 采访人员从业经验不足 , 或者他们对一些规范没有认知 , 没有形成自我约束 , 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时候 , 写起来就不太注意 , 也没人在意到 。 最怕的就是 , 等你到了一定规模 , 还犯这样的错误 。 就像留言板一样大家都在上面写 , 乱七八糟 , 没人知道你写了啥 , 但你有影响力了 , 有收益了 , 再用擦边球的招数 , 就要承担责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