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会玩|《正义联盟》“施耐德版”确定播出:粉丝运动的胜利属于谁?( 五 )



真会玩|《正义联盟》“施耐德版”确定播出:粉丝运动的胜利属于谁?
本文插图
2017版《正义联盟》剧照 。超级英雄电影是西方古典英雄主义艺术传统的当代延续 , 而21世纪漫威与DC两大漫改电影流派也都在剧作中呼应了20世纪以来人类哲学对“神性”和“存在”的全新思考 。 在“上帝已死”“没有神仙皇帝”的时代 , 为何人类还是创造出了“超级英雄”来满足对于神性的精神寄托?而面对“人”与“神”天堑般的鸿沟 , 作为人类又该如何设想这一“共在”?漫威将“神变成人” , 用解构、戏谑和将英雄拉入人间的尝试 , 创造了风靡全球的“人神在人间共存”的叙事范式;而另一方面 , 探索“神何以为神”、“人类如何看待神灵”、“人类是否可能比肩神灵”的“神依然是神”的DC路线 , 的确“不食人间烟火” , 并未将神拉下人间以拉近与人的距离 , 相反则寄期望于人类思考存在的意义和本质 , 以此试图“登天”来拉近与神灵的距离 。
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等人的构建中 , “超人”显然是从天而降的耶稣的隐喻 , 超人的存在与痛苦是耶稣的自我拷问 , 是神灵如何面对人类的自我疑惑;“蝙蝠侠”则是自我流放的俄狄浦斯的隐喻 , 以凡人之躯承担神灵的责任与心境——相比于《美国队长3》中美国队长与钢铁侠以“杀父之仇”作为争斗动机的清晰易解 , 《BVS》中超人与蝙蝠侠之间“人与神如何共存并如何互相信任”的斗争理念显得“空中楼阁” , 也似乎并非叙事能力薄弱的扎克·施耐德的能力所及(他最终选择的“人性共通”这一解释在“玛莎”的谜因传播中成为了空话与笑谈) 。
但是 , 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继续尝试了吗?试图在大众文化的领域反抗商业逻辑 , 坚持艺术家的小众品味一定是错的吗?难道不应该为拒绝一个“按照品味划分阶层”的“美丽新世界”而努力吗?《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和《正义联盟》最初剧本的编剧克里斯·特里奥大学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出身 , “要是之前有人跟我说 , 我创作的最严密 , 最渊博的剧本是超级英雄电影剧本 , 我肯定会觉得这是一派胡言……但我相信 , 《正义联盟》是我写作的最好的剧本之一” 。 而同样是这位曾经因《逃离德黑兰》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编剧 , 在得知《正义联盟》更换导演并重拍时 , 恳求当时的DC电影负责人杰夫·琼斯:“可不可以用一页我的剧本?”
【真会玩|《正义联盟》“施耐德版”确定播出:粉丝运动的胜利属于谁?】的确 , 有些令人丧气的 , 但却也是必然的 , 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了艺术创作者权利和自由的本体论 。 已经过去三年 , “#ReleaseTheSnyderCut”所带来的硝烟风雨业已散去 , 我们完全可以平心静气地期待扎克·施耐德和他的团队抓住这为数不多的最后机会;套用克里斯·特里奥的一句台词就是 , “如果你想寻找伟大的踪迹 , 只需要看看你的周围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