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文艺批评 | 洪子诚、辛搏文:用思想穿透史料——洪子诚访谈录( 七 )


洪老师 , 请问在(中国)当代文学中 , 您比较喜欢哪些诗人?
还是回到那个问题 , 我并没有一个“原点性”的诗人 , 但是会喜欢诗人们的某些诗歌 , 北岛的诗我还是喜欢过一些的 , 但是目前我可能和北岛那时的写作情况的隔阂会比较多一些 , 包括他朦胧诗时期的一些作品 ,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 我还是会关注的比较多一些 , 作为一个诗人的写作 , 我可能不是特别喜欢 , 这也可能和自己的个人爱好也有关系 。 比如张栆的部分诗 , 柏桦的某些早期作品 , 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 但柏桦后期的作品 , 我不太喜欢 , 因为带有一些士大夫气息 。 这可能和我个人的情趣爱好也有关系 , 我不是很喜欢带有士大夫气息的东西 , 包括小说和诗歌 。 臧棣的部分诗歌我还是喜欢的 , 但他后期的诗歌 , 我觉得他有很多创造性的东西 , 对语言的运用有很多创造 , 但是作为思想和艺术的力量来说 , 我比较喜欢他在九十年代创作的那些作品 , 收录在《燕园纪事》和《新鲜的荆棘》里 。 还有西川的作品 , 我也比较喜欢西川九十年代的作品 。
洪老师 , 我提一个比较私人化的问题 , 在二十一世纪以后 , 有一位销量最高的诗人:余秀华 , 您怎么看待余秀华?
我觉得她有些诗写的不错 。 当然 , 因为宣传造成的一种影响 , 被认为是作秀 , 包括一些报刊 , 就把“残疾诗人”之类的名目安放在她头上 。 我觉得她的残疾和她的诗歌是两回事 , 从诗歌的质量上 , 有一些我还是肯定的 , 包括写她父亲和农村生活的一些作品 , 虽然平实朴素 , 但还是有很深的情感的 。 所以我是不同意把诗人标签化的 , 我觉得她的诗歌质量比一些平庸的作品要好得多 。 当然 , 有些诗句被庸俗化了 , 包括“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 但这其实是一种极端性的表达 。 而且我也不太赞成食指对余秀华的评论 , 认为她没有承担现实的、历史的责任 。 我觉得不需要每一个诗人都对历史有那么大的承担嘛 , 有不同的诗人 , 有的诗人就有承担历史的责任 , 像王家新就是一个承担性很强的诗人 , 他就是表示对人类的精神负责的这样一位诗人 , 当然 , 这可能会和左派的观点不一样 , 但从承担的角度来说 , 他完全是一种具有高度紧张性的承担的诗人 。 也有一些诗人偏向写日常生活的 , 比如香港诗人梁秉钧 , 他就写了很多有关日常生活的诗 , 包括饮食 , 像潮州的白粥、苦瓜等 , 看起来是无聊的生活细节 , 但是这里面寄予了他对中西文化和生活体验的一些深刻的感悟 。 这个我也觉得非常好 , 这对我们认知生活有很多启发 , 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 , 以及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细节 , 所以我还是主张要有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写作 。 西西的诗集也写得很精彩 , 完全是日常生活化的写法 , 不希望在诗歌里面表达很崇高的概念 。
13
听闻洪老师喜欢古典音乐 , 请问您的爱好和文学阅读之间有哪些相互的生发交融呢?
好像也没有吧 , 因为有些写诗歌的人 , 听听古典乐可能对他们很重要 , 比如感受节奏、音调等方面的一些变化 , 而我的语言敏感度其实非常的差 。 古典音乐和诗歌可能在某些情调上交流和互相支持 , 但二者之间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 我写的一篇散文里就谈到 ,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 , 也就是“解冻”时期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 , 当时很多人都谈到这一点 , 这可能是音乐与文学之间的一个有直接关联的例子 。 比如说 , 前些年比较集中听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 , 可能对我了解处在斯大林时期或者是一个比较严格控制的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心理 , 会很有帮助 。 因为我们知道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 他的一生 , 包括他的一些作品 , 像齐泽克等人也谈到过这一点 , 就是他的音乐对了解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某些心理状况是一个非常大的“库存” 。 包括他写作上的某种分裂性 , 因为他也写过很多歌颂苏联的作品 , 他给很多的苏联电影配乐 , 包括《攻克柏林》等很多歌颂斯大林的作品 。 所以从文学和音乐的交流方面 , 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交集 , 但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非常直接的关联 , 它会支撑我们在感情上或者心灵上理解的某种深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