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的“三驾马车”:促销力、产品力、品牌力
现在所谓的带货其实有“三驾马车”在驱动 , 分别是促销力、产品力和品牌力作用下的销售结果 。 今天的内容 , 我们分别来梳理清楚这“三驾马车”对于带货的一些方法论和注意事项 。
本文插图
带货的“第一架马车”:促销力
很简单 , “捡便宜”是人的天性 。 商家提供足够大的促销优惠 , 自然就会吸引人来购买 , 哪怕他当前是没有这个需求的 。 就像是现在铺天盖地的电商直播 , 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些头部主播有足够大的粉丝基础和吞吐量 , 可以撼动商家们给到独家的促销折扣 , 以此在粉丝和商家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 自然货也就卖出去了 。
但是 , 对于促销力带货有一个致命的影响就是 , 我在早期《直播是记“七伤拳”》里讲的“阿伦森效应”:促销刺激的过度依赖 , 导致回到正常价格后 , 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少 。 商家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促销折扣给这些主播 , 他们也可以在短期内让你看到惊人的销售表现 , 但商家们没办法一直有这么大的促销力度 。 所以 ,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最适合发挥促销力的威力 , 以及如何最大降低它对自身的伤害 。
关于什么时候最适合发挥促销力的威力 , 我在文中列举了三种情况:
- 一种是推广确实有卖点 , 但用户尝试门槛高的产品 , 促销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尝试门槛;
- 一种是少数产品牺牲 , 能为整个店铺引流的时候;
- 还有一种是当最终的销量 , 对你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候 。
比如在只在特定的时间点提供促销力度(品牌周年庆、超级品牌日/欢聚日、双11、国庆等) , 或者只针对有特定行为的用户提供促销力度(粉丝、会员、前100名下单用户等) , 或者只针对特定产品提供促销力度(反季款、试用装、限码款等等) 。
当然 , 有时候 , 有促销力度也未必一定能带得动货 , 就比如现在的品牌商家纷纷走进直播间 。 但结果就是有的卖的很好 , 一场直播可能释放了平时半个月的销售业绩;而有小部分是做了入不敷出的赔本生意 。 差异背后的原因 , 就涉及到接下来要讲的带货的“第二架马车” 。
带货的“第二架马车”:产品力
直播间之所以有的大卖、有的卖不动 , 如果控制住促销力这个变量 , 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就是产品力的差异 。
一个好产品 , 本来就应该卖得不错 。 即使不是李佳琦 , 廖佳琦、马佳琦也可以卖得很好;而一个不好的产品 , 即使刚开始有人抱着尝鲜或者捡便宜的心态买了 , 后续也不会大卖 。
所以 , 比起研究哪些平台、主播、KOL能销货 , 更上一层的在研究如何才能造出受市场欢迎 , 甚至有潜力一炮而红的好产品 。 现在很多市场上卖得好的新兴品牌 , 大部分都是靠强大的产品力切入 , 比如:完美日记、花西子、三顿半、钟薛高、喜茶、wonderlab等 。
那么 ,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强大的产品力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 , 在如今评估一个好产品的根本 , 在于能否为用户打造一个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 并让用户为此买单 。
关于打造产品差异 , 最近看到刀姐在她公众号上发的一篇文章《10000字总结新消费品牌创业的三个拐点》给到了很好的启发价值 。 文章的作者是锋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 , 他从消费品创投圈的视角给到了3个从0-1打造产品差异的维度 , 分别是:从价格带、消费场景、产品功能切入 。
第一个维度 , 通过价格带的空白切入
从产品出发思考问题 ,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价格带 。
例如星巴克一杯咖啡卖30块 , 瑞幸卖10-20块 , 三顿半单价六七块钱 。 这告诉我们 , 在新品初始的调研阶段 , 首先就可以把对应行业所有竞品的价格梯度都列出来 , 看看是否存在价格区域的断档 。
推荐阅读
- 36氪|【张朝阳:带货模式是长期营销趋势】
- 京东6·18大促首日战报:京东天猫争主场,直播带货增长快
- 科技加速度|苹果也降价6月促销行列,iPhone11值不值?
- 直播这股直播带货批判潮愈演愈烈,真的好吗?
- 物流指闻|湖南卫视联手拼多多扶贫直播:超15位明星搭档市县长带货贫困地区农产品
- 趣投稿|工作复盘:对消息的浅析
- 蓝鲸TMT网|联想刘军联合京东总裁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亿
- 曼巴侃侃侃|原创 两国开始禁售iPhone,国内主播还在争先恐后给苹果带货,原因是啥
- 营销除了“带货”,现在CMO和市场部更应该关注什么?
- zol中关村在线|旁轴胶片风 富士APS-C画幅X100V京东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