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芯”沸( 二 )


据公开资料 , 2016年-2018年 , 从事化学机械抛光液生产的安集科技(688019,股吧)向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66.37%、66.23%、59.7% , 后者为前者的第一大客户;此外 , 中芯国际还为长电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 公开信息显示 , 长电科技主要提供微系统集成封装测试一站式服务 , 截至2019年底 , 中芯国际通过旗下公司芯电半导体最终持股长电科技14.28%的股权 。
受中芯国际上市消息带动 , 安集科技6日盘中涨停 , 收报272.4元 , 7日开盘报300.82元 , 股价创新高 。 长电科技等股股价也随之大涨 。
加速14nm量产化
据介绍 , 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 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超大晶圆厂 , 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到28纳米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
根据年度报告 , 2019年 , 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1.16亿美元 , 对应净利润为2.35亿美元 , 综合毛利率为20.6% 。
年报中还显示 , 中芯国际已在与客户的14纳米FinFET制程上实现重大进展 。 第一代FinFET已进入量产阶段 , 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贡献了收入 。
但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 , 这个速度算不上快 。
据悉 , 台积电已在2017年就实现了10纳米的量产 , Intel、三星、格罗方德等也纷纷在几年前实现了量产 , 而对比之下 ,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则是从2019年底才开始投入量产 , 在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中贡献了1%的收入 。
从中芯国际2019年的技术销售构成来看 , 0.18微米技术为公司贡献了39%的收入 , 其次是55纳米/65纳米 , 收入占比27%;而28纳米及14纳米占比则较低 , 仅为4% 。
从此次申请上市的募集资金用途中 , 市场也不难看出其想要追赶竞争对手的决心 。
中芯国际表示 , 拟将本次募集资金的40%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 , 20%用于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 , 以及40%将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 其中的12英寸芯片SN1项目指的是此前耗资建设的两大晶圆厂之一的中芯南方 , 其系公司14纳米及未来先进工艺的主要生产地 。 中芯国际此次募资的主要目标 , 也是为了加速14纳米的量产化进程 。
此外 , 公司之前还公布了“N+1”、“N+2”代工艺情况 。
据业内人士介绍 , “N+1”也被中芯国际称为“第二代FinFET” , 相当于台积电的第一代7纳米工艺 , “N+2”则相当于台积电的“7纳米+工艺” 。
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表示 , 公司的“N+1”目前研发进程稳定 , 已进入客户导入及产品认证阶段 , 预计2020年第四季可以有小量产出 。
而在代表世界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上 , 台积电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据披露 , 台积电的7纳米技术已在2019年给其带来了超20%的营业收入 。 而截至目前 , 除台积电和三星外 , 国际上还暂未有其他公司对此成功研发 。
那么未来 , 中芯国际是否有望在7纳米工艺上赶上甚至反超其他几家龙头企业?
上述资深人士认为 , 这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 “研发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 研发人才、研发投入以及设备供应商 , 再到国际贸易等都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开发进程 。 总体来说 , 国内半导体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国际竞争对手 , 但我们可以从提高产品良率、扩大客户的占比 , 或者与更有实力的客户开展合作等方面去着手 , 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 。 ”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