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那点事】咋没人提去美国化?( 二 )


反思下 , 我们有多少这样的国际巨头产业?包含了多少产值?对世界供应链的控制力有多强?
2019年财富500名单 , 中国129家 , 美国121家 , 数据很靓 。 但中国银行+地产(地产本质是金融的触手) , 拿走了所有行业利润总额的51% 。 在美国 , 这个数据只有15% , 真正赚大头的行业 , 是计算机、互联网、制药、半导体:
【港股那点事】咋没人提去美国化?
本文插图

【港股那点事】咋没人提去美国化?
本文插图

我们这种地产银行的占大头的利润结构 , 除了吸引资金不停往地产里走 , 增加地方政府税收以外 , 放到世界竞争格局中 , 和中高端产业齐全的美国直接对线 , 准备怎么打?请他们来北上广深买房贡献税收?
产业结构的变化看10年 , 房价只用看1年 , 拿地方的追求来考虑大国间的竞争?
格局低了 。
国与国的竞争 , 永远看的是各自阵营公司的竞争力 , 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数量和竞争力 。 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全世界经济运转的必需品 , 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 他们对全世界的实际控制力远比政府组织要强 。
我们的产业链 , 从企业竞争力来算 , 在之前的格局中 , 我们只是参与方 , 对全球复杂供应链产业的掌控能力太差 。
【港股那点事】咋没人提去美国化?
本文插图

现在勉强有了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强势的中游产业集群 , 但上游和下游依旧是刚起步 , 核心标准的制定方依旧不是我们 , 道阻且艰 。
3
道祖且艰
我们真正需要的绝对不是刺激政策 , 更不是闭目塞听的情绪 , 往回退 , 除了更快变穷 , 不可能有新出路 。
终究去中国化的解决方式也只能是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上也变成标准的制定方 , 只此一条路 , 其他路都行不通 。
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只有一个——并不是想不想去 , 而是别人能不能去 , 敢不敢去 。
我们即使腆着脸也要把产品送出去 , 让企业尽早参与国际竞争 , 只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让大家离不开你的企业 , 才能解决能不能的问题 。
而这方面 , 不能只靠政策优惠和刺激 , 而是继续靠深度改革和开放 , 靠的是有效率、能打战的企业 , 需要的是更多的华为 , 更有活力效率的企业 , 需要对中小企业更加开放和扶持的环境 。
留给我们去慢慢改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刀子都插在身上了 , 道路艰难 , 低调务实 , 谦虚谨慎 。 我们20年才出几个华为腾讯阿里 , 他们趟过的路 , 才是我们的真正出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