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京东赴美IPO六年整 | 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动机与终途

京东京东赴美IPO六年整 | 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动机与终途
图片

编者按:正值618临近 , 京东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再次成为大众热议话题 。 2019年 , 阿里回归港股二次上市让众多中概股企业看到了新的曙光 , 在国内证券市场相关政策放开以及美股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大的前提下 , 距离京东正式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
今年3月 , 《香港信报》报道称京东已经聘请瑞银、美国银行等投行协助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 , 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回港上市 。 就在本周 , 又有新消息 , 京东香港二次上市进程已临近 , 或将于下周寻求通过上市聆讯 , 最快于6月初启动招股 , 预计6月18日挂牌 。 对此 , 京东方面回应媒体称:“不予置评 , 但今年618将会有‘大动作’ 。 ”
为何选择港股?
截止今日 , 距离京东赴美IPO六年整 , 尽管京东方面始终未对回归港股二次上市一事给出正面回应 , 但“回家”这盘棋基本已成定局 。
首先 , 京东、阿里、百度等中概股企业 , 都是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治理架构 。 而在京东2014年上市时 ,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对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门槛”尚未打开 , 所以美股是这些企业的最好选择 。 早在2018年 , 刘强东在被问及是否会回归A股的问题时就曾提到 , 只要制度允许 , 我们非常愿意回来A股 , 现在主要是上市规则的问题 , 不是我们的问题 。
对于这次回归港股上市 , 主要是因为港交所证券市场的规则已经发生一些改变 , 2018年4月 , 港交所正式公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 , 此次港交所新规修订最大的改革无疑就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上市 。 从市场上来看 , 新规生效后 , 美团、小米等科技企业也在2018年下半年纷纷赴港IPO 。
一方面 , 新规的出现让新兴企业可以有更好的上市融资途径 , 另一方面 , 也为包括京东在内的中概股企业回归提供了顺畅通道 。 从京东的股权架构可以看出 , 目前 , 腾讯仍是京东第一大股东持股17.9% , 投票权为4.6% , 刘强东则为第二大股东 , 本人直接持股15.1% , 投票权为为78.5% 。
其次 , 步入2020年以来 , 美股的四次熔断让中概股受到不小影响 , 再加上瑞幸咖啡“暴雷” , 势必会为现有的中概股企业以及试图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带来一些诚信方面的不确定性 。
据媒体报道 , 4月21日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方网站发布一份重磅声明 , 指出新兴市场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无法获取审计底稿等问题 , 存在重大投资风险 ,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代表被提及了21次 。 4月23日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提醒投资者:“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上 。 ”
虽然对于京东等中概股企业来说 , 大概率不会出现诚信危机事件 , 但个别企业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 和讯科技曾在《关于瑞幸的终极五问:教父、门徒与外围内鬼》一文中提到 , 瑞幸22亿元历史罕见的惊天造假案 , 势必会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 未来 , 会出现更多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负面连锁效应 。 即便上述问题不是中概股企业回归的主要原因 , 但也势必进一步加速了回归步伐 。
为何是二次上市?
相对于私有化后回归A股而言 , 港股二次上市似乎显得更便捷 。
从财务数据的角度说 , 采用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 , 简化了申请流程、以及信息披露等具体过程 。 而港交所给出的现有门槛 , 一是二次上市的企业必须在纽交所或伦交所等英、美市场上市并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 , 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 , 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二是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资格交易所上市 。 上述条件京东也能够满足 。
一位投行人士对和讯科技表示:“京东选择港股二次上市 , 申报过程可以采用现有的以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申报 , 具体而言 , 京东港股二次上市在申报时可以直接采用已有财务报表并可以申请包括公司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董事及高管的薪酬等方面的部分披露豁免 。 此外 , 上市时也可以采用秘密申请程序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