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世象■20种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建议( 二 )


2. 卵巢癌
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 。 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 , 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
3. 结直肠癌
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 , 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 , 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
4.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 , 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占10% 。
大量资料表明 , 家族肿瘤史 , 尤其是直系亲属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 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2~3倍 。
医世象■20种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建议
本文插图

5. 肺癌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 , 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 , 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 , 有家族史的为58.3% 。
6. 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 , 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 约5%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 , 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
7. 胰腺癌
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 。 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该病 , 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 , 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
8. 前列腺癌
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 , 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 , 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
罗荣城教授补充 , 临床上 , 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黑色素瘤、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神经肌肉瘤等也较为常见 。 另外, 家族内集中发生白血病、脑瘤、骨瘤等 , 也明显预示着遗传性癌症已发生 。
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 这是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更新发布的第三版《推荐》 。 相比于2019年版本 , 2020版《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6个瘤种 , 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信息 , 其中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食管癌6种肿瘤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内容更新 。
1. 大肠癌
高危对象
1. 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 , 年龄超过 20 岁 。
筛查建议
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 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 , 无论男女 , 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 , 直到 75 岁;
(2) 76~85 岁 , 体健者、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者 , 可继续维持筛查;
(3) 85 岁以上 , 不推荐继续筛查 。
2. 符合 “ 有大肠癌家族史 ” 直系亲属筛查:
(1) 1 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 60 岁)、2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 , 40 岁 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 10 岁开始)筛查 , 每年 1 次 FOBT 检查 , 每 5 年 1 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 1 位 , 且发病年龄高于 60 岁): 40 岁开始筛查 , 每年 1 次 FOBT 检测 ,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
3. 符合 7 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对 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员 , 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 ,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