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早期游牧文化起源问题探析( 五 )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早期游牧文化起源问题探析
本文插图

由于在萨彦-阿尔泰及其周围地区青铜时代没有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中心 , 因此在阿尔然王冢时期的文化中也基本不见来自农业文明的影响 。 文化因素并不复杂 , 除了部分可能自身起源的器物外(如雪豹形象卷曲动物纹) , 在早期也继承了之前卡拉苏克青铜文化的特征 , 而卡拉苏克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畜牧业经济相当发达的文化 , 这也为萨彦-阿尔泰地区游牧起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
另外 , 萨彦-阿尔泰地区主要是由高山草场、山地草原、山地森林和山地森林草原组成 。 土壤带质量不佳 , 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 但这一地区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 , 草场面积也很大 , 可收割大量饲料用草 , 更适合发展放牧业 。 在整个青铜时代农业虽一直存在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 而渔猎和畜牧经济是该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方式 。 此外 , 从埋葬习俗上看 , 不见或少见陶器 , 也没有发现任何与定居相关的迹象 , 所以笔者认为从阿尔然一号王冢时期(公元前8世纪以前)开始 , 这一地区就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时代 。
四、讨论
本文所论及畜牧向游牧经济转变时期的三个地区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 但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 , 真正意义上发达的早期游牧文化仅有以阿尔然一号王冢为代表的萨彦-阿尔泰地区 , 内蒙古东南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虽然具备了游牧经济的技术条件 , 但始终未能进入游牧 。 黑海北岸在前斯基泰时期可能也未进入游牧 。 至于其中的原因 , 我们可以作出初步的推测 , 萨彦-阿尔泰及其周邻没有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中心 , 因此文化中也基本不见来自农业文明的影响 , 自然也无法从农业文明中获得资源 , 因此当危机来临时 , 当地人群必须产生内部的变革来继续发展 , 这或许是这个地区早期游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而与之不同的是黑海北岸的前斯基泰文化和内蒙古东南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都与发达的农业文明相邻且联系密切 , 在环境资源和社会危机影响下可以从相邻的农业文明获取补充资源 , 而不会发生更大的经济变革 , 或许文献中记载的山戎“病燕”或“伐燕”是其自救的一种方式 。 从这一方面看 , 最早的游牧起源应该是远离农业文明中心的 , 而且在总结了三个地区的情况后 , 我们发现畜牧经济中的马具较为繁琐 , 而游牧经济的马具则显得简约 ,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 马具从繁杂到简约是骑射普及过程中重要的技术革新 , 因此 , 最早的游牧经济应产生于远离发达农业文明影响、且畜牧业传统发达的地区 。 韩国学者姜仁旭教授表达了完全相同的看法 , 他强调了阿尔然一号王冢的重要地位 。
在游牧文化的最初形成阶段 , 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发现的属于游牧遗存的数量还非常少 , 这说明游牧可能最先是在小范围内发生的 , 但是一旦部分地区产生了这种经济方式 , 就需要有足够的辅助生业来支持 , 很可能这时期人们选择了掠夺作为辅助 , 可以想象一下 , 一批批游牧人群骑着马不断地闯入定居或半定居草原畜牧人群的聚落中 , 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居住地 , 采取游动的经济方式 。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部落武装化、移动性都不断加强 , 这促进了马具和武器的发展 。 由于草原是不稳定的生态区 , 农业在这种情况下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 无法在草原地区继续 , 越来越多的草原人群加入到游牧大军中 , 这样游牧社会就形成了 。 流动的生活、频繁的冲突和掠夺 , 这些也促进了更加广泛的财富交换和文化交流 , 这也可能就是早期游牧文化相似性的形成原因 , 而欧亚草原人群居住环境、经济生活、社会发展程度和意识形态的相似性以及人群的大范围迁徙等因素 , 都在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至于导致畜牧向游牧转变的因素有很多 , 有学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干旱或寒冷导致的经济组织、环境资源以及相关冶金生产的改变 。 笔者认为这需要分两方面来考虑 , 一方面在游牧产生的原生地 , 环境危机的作用可能占据着主导地位 , 例如 , 在早期安德罗诺沃人群几乎每20~25年就要更换草场 , 然后迁徙扩张 。 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扩张之后 , 到公元前12—前9世纪 , 人群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极限 , 尤其是在草原地区 , 这使得该地区矿产和草场资源的争夺加剧 。 这一时期窖藏青铜器的大量发现很可能暗示了这种争夺所导致的频繁战争 , 而且加上气候的急剧变化 , 定居的聚落农业和固定草场的放牧已经无法生存 , 这迫使人们采取更为灵活的经济方式 , 就是专业化游牧 , 萨彦-阿尔泰等地的游牧起源就应属于这种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