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笔法,裹锋与绞转相同( 二 )


1、权威的坍塌
在我们的印象中,权威(authority)总是与古典相互绞接 。1989年6月 , 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班毕业创作展上,陈大中的一幅《采古来能书人名》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 。他在这幅颇费构思且新意迭出的作品中,胪列了古典型书法权威二十名,并集其署名以传统书法作品的形态表现出来 。这幅作品在陈振濂编著的《书法的未来》中有这样一段解题:
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书法风格史 , 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书法家,而书法家的署名又往往是某个艺术生涯中最为精髓、最为浓缩的一部分 。本作品集古来书法大师的署名 , 并取南朝·宋·羊欣书论名篇《采古来能书人名》于一个三连环的推演思考;(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都是当时人所过滤取舍过的历史,书法史亦如是 。(2)一切历史都是有内在关联并一脉相承的,书法史也不例外 。(3)一切历史中,最终被积淀下来的必定是少数代表人物,书法史更不例外 。
之所以不避繁冗的引这一大段,只想说明一点,即是,一部书法史是书法权威的历史 。
权威(authority)是一类具有启迪别人能力,使别人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其意见与看法的人 。他们这些看法和意见能够变成具体的范例,并能够被赋予行为的正确性,从而导致行为的成功 。而在别人看来,对他的这套看法和意见则极具信心,从而在内心自愿的表示服从与跟上 。也就是说,权威是一种使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被别人自愿接受的能力 。
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行为过程中,会不断地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权威 , 并进而开始自愿的服从与跟上,使自己在一段接一段追求过程中不断产生积极追求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而在自愿的服从跟上结束时,也就是权威崩溃之时,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威胁与压迫,除非你在整个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选择的都是真正的权威(the true of authority) 。这种选择的正确性缘于人对自身生命和外在事物清楚的自觉与自知 , 只有在这个自觉与自知的基础上 , 人才能以自由的意志去追求人生中的道德尊严与创造的经验 。人也必须通过在具体生活中与真正的、道德的、创造的实例相互接触 , 受其启发,才重又开始新一轮意义的追寻 。这类权威最重要最关键之处在于,他能赋予心灵和社会以秩序(见林毓生先生《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和《再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
中国最大的系统性与秩序性思想,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秩序性符号系统 。
而整个书法史 , 则是以“二王正统”为代表的帖学秩序性符号系统 。
这整个秩序性符号系统中所囊括的古今杰出书家 , 都无疑被深深地打上了古典的烙印 。他们首先是传统中国社会里的文人 , 往往集官僚、思想家、诗人等于一身 。他们在一般人认为的写字上玩出的花样——书法 , 都不过是在书斋里优雅的挥洒出来的 , 仅为二三知己同好所击节称赏,这些法书法帖作为一种玩出来的精雅艺术品,也常常是以在文人之间互相流转并以秘不示人的秘传方式保存和传世的 。从创造到击节称赏 , 从击节称赏到秘传,都为文人这样一个阶层所领导并控制 。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 , 所有读书人都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参加到管理国家的系统中来 , 因而系统职业分类中的“士”、“农”、“工”、“商” , 早将“士”(即文人)定位在一种职业生存的状态中 。所有的读书人自小就把读书写字作为一种日后谋取功名(参与国家管理)的敲门砖 , 他们居庙堂是堂堂正正的国家管理者,他们处江湖,除了传承文化而外也同样是随时随地准备出仕的准国家管理者 。而被中国传统社会里的文人们极为推崇备至的书法,则分明成为他们“在读书写字等事情上所用不完的、超乎平常人之上的那一部分聪明才智所滋养出来的奢侈品”,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灿烂的点缀品”(见陈滞冬先生《方死未死,将生未生——中国书法的传统与现代》) 。也就是说 , 传统中国社会里的文人与中国书法的这种关系,成就了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以“二王正统”为代表的帖学秩序性符号系统及为这个系统所囊括的书法权威 。
中国传统社会在世界迅猛发展的最近二、三百年里 , 封闭僵化的价值构架被一轮一轮风起云涌的历史潮流所打破击碎 。现代中国人所经历的一切,是以往任何时代的中国人所未有经历过的历史大变革时代,而在过去一百年里所有中国人所经历的磨难与变迁,则也是以往数千年中国人所不曾想象的变化与拓进 。对于书法而言,首先在于取消了传统中国社会里的文化资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