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multi_version":false
不少人疑惑于一个问题 。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究竟是为什么 , 似乎人们突然就不喜欢看香港电影了?
这直接表现为评分、口碑和票房的多重不振 , 提及香港电影 , 必然就是题材陈旧、演员老迈、排列组合、逻辑不通 , 以及警匪、扫毒、打打杀杀等等词汇 。
警匪动作电影 , 更是成了讨伐的重灾区 。
无可否认 , 当下的香港电影 , 确实堕入了怪圈 。
但错在警匪电影吗?
并不是 。
翻开香港影史 , 可见一个基本事实 。
动作、喜剧和警匪电影 , 是港式商业电影中的三大传统强势类型片 。
它们催生了大批电影制作公司和知名电影人 , 从邵氏、嘉禾、新艺城 , 到永盛、美亚、寰宇、寰亚、安乐和英皇 , 从编剧、导演、监制到武术指导 , 以及诸多超级偶像 。
而传承至今 , 港式警匪电影 , 成为了唯一“能打”的独苗 。
原因很简单 , 人才与资源断档 。
自许冠文和周星驰两代喜剧之王过后 , 再无第三人可以接班港式喜剧 , 从李小龙、洪金宝、成龙到李连杰、甄子丹 , 也再无第六人 , 可以扛起“动作巨星”这块招牌 。
那香港是不是没有其他类型片了?
当然不是 。
但那些被一些人奉若珍宝的“猎奇”类型电影 , 其实从来就不是观影的主流 , 包括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市场在内 , 同样如此 , 更遑论内地 。
所以当然就只剩下了港式警匪电影 。
然在《怒火·重案》之后 , 内地观众似乎开始拒绝这种类型片了 。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 一部内地喜剧《年会不能停!》 , 轻易就碾压了刘德华领衔的《潜行》、梁朝伟和刘德华双雄阵容的《金手指》及郭富城单核的《临时劫案》 。
似有寒意彻骨 。
但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 。
步入一零年代 , 内地电影市场破亿 , 渐渐成为常态 。
从港式警匪电影的脉络来讲 , 零零年代顶级演员阵容的《无间道3:终极无间》 , 在内地仅收3600万票房 , 《门徒》收6500万、《证人》收1700万、《窃听风云》收8983万 , 再到踏足一零年代的《线人》 , 收5276万 。
其后是1.29亿的《逆战》、2617万的《夺命金》、2.08亿的《窃听风云2》和4819万的《大追捕》 , 再到2.54亿的《寒战》 。
这是一个拐点 。
此时的香港电影 , 经过零零年代的不断衰微 , 几乎跌至冰点 。
而《寒战》不但商业表现突出 , 更可谓口碑爆棚 , 夺得了昔年的香港票房年冠 , 也刷新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纪录 , 更横扫了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 被誉为“救市”之作 。
不少人倍觉振奋 。
但接下来的日子里 。
前有《风暴》和《窃听风云3》破三亿、《扫毒》收2.37亿 , 后有《赤道》仅收两亿 , 且无论质量和口碑 , 其实也仅平平 。
这个时候 , 有一种声音占据主流 。
该观点认为 , 港式警匪电影 , 受众有其局限 , 五亿票房或就就是上限 , 而五亿票房 , 都似乎是一种高估 。
直到一部《寒战2》出现 。
它不但口碑几乎与首作持平 , 也在香港以6682万的票房豪夺年冠 , 并打破了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 , 更一跃而在内地斩获了6.78亿票房 。
这无疑是香港电影的一剂“强心针” 。
而《寒战》系列 , 也在此时 , 几乎就有了港影“最受期待续集”的呼声 。
港片的期待值 , 悄然更上层楼 。
【港影:港式警匪电影被抛弃了吗?】后续进入裂变期 。
紧随《寒战2》上映的《使徒行者》破了六亿票房 , 《拆弹专家》破了四亿、《追龙》破了五亿 , 古天乐的《反贪风暴》系列 , 也越走越高 。
这个时候 , 悬疑警匪电影《无双》出现了 。
它在昔时的国庆档期 , 以18.8%的首日排片 , 在上映第三日登临日冠 , 逆袭了大热的内地喜剧电影《李茶的姑妈》和张艺谋的古装悬疑电影《影》 , 最终以12.74亿的票房 , 超过了那两部电影总票房之和 。
推荐阅读
- 港影:从《风再起时》到《饭戏攻心2》,港片的“后春节档”陷阱
- 60岁香港影后低调现身足球赛难掩满头白发!
- 港影:如履薄冰的香港电影,还能走到对岸吗?
- 港影:《临时劫案》,首映画像,一部轻松、好玩又或有共鸣的电影
- 陈龙吕良伟主演的《无间毒票》,是部能引人入胜的警匪动作犯罪片
- 港影:《临时劫案》和《反贪风暴6》,造血与重启,困境下的未来
- 香港影星黎淑贤悲剧离世:47岁生命谢幕
- “最终章”之后又出续集,港影有些不思进取,死薅住一个IP不松口
- 香港影坛最妩媚的武打女星,因为转型失败,不到30岁就退圈了
- 警匪剧《黑白密码》首播质量高,武打戏风格复古,连看4集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