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 。”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二字最早出现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阴历5月5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将其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还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从此,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文章插图
端午节讲究吃粽子,跟月饼等传统食物一样,在我国的南北方也有甜咸之争,在北方多以糯米夹着红枣、豆沙等做馅儿,吃起来软糯香甜;而南方则以咸蛋黄、五花肉、绿豆、冬菇、花生、莲子等为馅料,口感咸香又美味;在苏州、嘉兴等地,粽子还会包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馅料,各具特色 。
文章插图
除了吃粽子,在端午节还有几种美食也不可错过,一起来看:
1:煎堆
煎堆也叫“麻团”、“麻球”,是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的一种小吃、甜品 。在广东地区,端午节的时候必吃煎堆,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等馅料,外面裹着芝麻,放到锅里用油煎成 。吃起来软糯甜香,吃煎堆也寓意着“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好彩头 。
文章插图
在闽南一带,“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 。端午前后雨水很多,民间传说是天公破了洞、要补天,于是人们发明了煎堆,这道很有寓意的美食,它是用油煎成的圆形的小软饼,寓意煎堆补天 。煎堆分两种,一种是“煎麦堆”,用面粉、糯米粉、糖、鸡蛋等煎制而成,口感香甜软糯;另一种是“煎蚝堆”,用地瓜粉、稀饭、海蛎、肉丝、葱花等搅成糊煎制而成,吃起来既Q又软还鲜香 。在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也寓意着天补好了、平安无事了,这一食俗流传至今 。
文章插图
2:鸡蛋
端午节吃鸡蛋,是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到下界害人 。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于是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 。后来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准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 。”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答:“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 。”从此瘟神再不敢造次了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时孩子们要在胸前挂一枚煮熟的蛋了 。所以端午节吃鸡蛋是有“避邪”的寓意,不过,在不同的地区,鸡蛋的吃法略有不同:
对于河南和浙江等地的人们来说,端午节要吃“大蒜蛋”,也就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煮熟 。有人家讲究大蒜要选用独头蒜,因为“独”谐音“毒”,据老一辈的人说,端午节早上吃独蒜,能够驱瘟避邪,有益健康 。特别是小孩子吃了,能有助于杀菌,免得夏天吃东西不注意时会拉肚子;还有人家会加入几片艾叶一起煮 。
文章插图
在江西等地,人们会将鸡鸭蛋与茶叶一起煮,也就是吃“茶蛋”,煮好的茶蛋不仅纹路清晰均匀,而且色泽光滑透亮,吃起来香味沁人心脾 。虽然茶蛋平常也总吃,但是在端午节这天吃,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寓意着“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
推荐阅读
-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四道鱼菜,你吃过几种?最后一道还和美女有关
- 保存粽子时,直接放冰箱就“废了”教您一妙招,放半年都新鲜好吃
- 炖肉,记得多加2种料,肉烂味香,不腥不油腻,好吃入味
- 喝酸奶、吃水果,怎么吃有利糖尿病预防?
- 怎样做萝卜丸子又香又脆好吃
- AI 生成内容的隐患:当 AI 只学习 AI,网络将充斥无意义的内容
- http与https的概念与区别
-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 黄子佼曝光13位台星丑闻:出轨插足挖墙脚、坐牢吸毒欠债男女通吃
- 解脱成就2人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