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烷烃的命名

烷烃命名法(烷烃命名系统命名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背熟前20个元素,熟悉1 ~ 20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
李和是加拿大的一员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
(1)电子总是先排列在最低能量的电子层;
②每个电子层的最大电子数为2n2;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不超过32个电子 。

3.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
核素:具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一定数量中子的原子 。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
二 。元素周期表
1.排列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行 。(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数=原子中最外层电子的数目 。
2.结构特征:

三 。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构型、原子半径、主价、金属和非金属)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本质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组态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
2.同期元素渐变规律 。


i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方)
ⅶ 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最非金属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判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强度的方法;
(1)强(弱)金属性—— ①单质易(难)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②氢氧化物呈强(弱)碱性;③相互取代反应(强制弱)Fe+CuSO4 = FeSO4+Cu 。
(2)强(弱)非金属性——①单质易(难)与氢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含氧酸)具有强(弱)酸性;④相互取代反应(强制弱)2nabr+Cl2 = 2ncl+br2 。
同期比较:
金属特性:钠>镁>铝
与酸或水的反应:从容易到困难
碱度: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非金属:硅<磷<硫<氯
与氢的反应:从难到易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 < PH3 < H2S < HCl
酸度(含氧酸):H2SO4 < H3PO4 < H2SO4 < HCLO4
与主族相比:
金属的:Li < na < k < Rb < 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的反应:从难到易
碱度:LiOH < NaOH < KOH < RBOH < CSOH
非金属:氟>氯>溴>碘(卤族元素)
与氢的反应:从容易到困难
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金属漆:锂<钠<钾<铷<铯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Li < na < k < Rb < cs
氧化(获得电子能力):Li+> na+> k+> Rb+> cs+
非金属:氟>氯>溴>碘
氧化:F2 > Cl2 > br2 > I2
可约性:f-< cl-< br-< I-
酸度(厌氧酸):HF < HCl < HBR < 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和离子)半径的方法:
(1)先比较电子层数 。电子层的半径更大 。
(2)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越多半径越小 。
四 。化学键
化学键是两个或多个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键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将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
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
粘合方式
通过获得和失去电子来实现稳定的结构 。
通过形成公共电子对来实现稳定的结构 。
粘合颗粒
阴离子和阳离子
原子
粘合元件
介于活性金属和活性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铵盐如NH4Cl和NH4NO3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必须有离子键,可能是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其中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仅共价键)

2.电子: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结构的区别用电子表示:
(1)电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结构的电子表达需要标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然而,代表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结构是不能带电的 。
(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共价键形成的不能用方括号括起来 。
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和热能
1.任何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原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打破反应物中的化学键会吸收能量,而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