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白酒勾兑,怕的是无知 不明不白的白酒
不明白酒(可怕的不是白酒勾兑,而是无知)
经常在酒桌上听到各种谣言,微信账号“千里谈酒业”发布了《三分钟硬酒桌上的谣言(上)》和《三分钟硬酒桌上的谣言(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谣言开炮 。
白酒勾兑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第一枪:“现在很多白酒都是勾兑的,勾兑的白酒是喝不出来的 。”
一提到勾兑,我们的耳朵里就会出现“酒混酒”、“所有假酒都是勾兑的”、“昧良心的酒精混酒”等批判性言论 。酒业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让很多消费者对白酒产生了误解,怀疑白酒的质量,甚至“谈之色变” 。他们认为“酒混酒”是用酒精勾兑的假酒,对身体不好,甚至将其与“三”联系起来
但勾兑不是贬义词,也不代表酒不好,而是白酒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优质白酒必不可少的环节 。
热气腾腾的酒
可以说勾兑和酿造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只是早期的勾兑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我们品尝了祖先酿造的白酒后,发现每次酿造的白酒都不完全一样,不同季节酿造的白酒也不一样,于是我们尝试将各种不同口味的白酒混合在一起,品尝后感觉白酒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可能是早期的勾兑,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只是简单的把几种酒混合在一起 。
“交融”这个词以前是不存在的 。建国以后才开始的 。建国后,一切都是废墟,粮食供应不丰富,酒成了稀缺品 。1955年,工业部组织13个省(市)的酿酒技术人员和干部到山东烟台酒厂,进行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试验 。历时近半年,完成了一套白酒生产操作方法,经国家酿酒专家鉴定,认为可行 。次年,玉米和土豆通过液体发酵蒸馏成高纯度酒精,食用酒精开始逐渐走向市场 。
白酒勾兑
20世纪50年代末,酿酒大师熊梓树先生开始研究“用饮料酒精酿酒” 。由于当时勾兑技术的限制,为了给“新工艺白酒”增添风味,当时采用了“三精一水”的酿造方法,即将酒精、香精、糖精用水稀释后制成白酒 。然而,这种白酒口感差,香气难闻,市场接受度不高 。上世纪80年代,“当县长,办酒厂”时期,酒厂遍地开花 。为了追求效益,一些酒厂用酒精勾兑白酒,一些小酒厂甚至用低度酒精勾兑成品酒 。勾兑酒鬼酒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大概就是大众闻到“勾兑酒”的由来 。
1997年初,有新闻媒体发文披露央视“标王”秦池实际产能不足,采购洋酒勾兑的情况 。报道一出,被国内多家报刊转载,并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对沉浸在二次中标喜悦中的秦池造成了沉重打击,在整个白酒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勾兑”和“酒精”这两个概念不胫而走,成为牵动消费者敏感神经的两个关键词 。从此,人们心中有一根刺 。
真正让白酒背上污名的事件则是1998年的山西朔州假酒案 。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农民王庆华将34吨甲醇加水勾兑成57.5吨散装白酒,卖给朔州市个体批发户 。明知这些散装白酒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经测定,每升361克甲醇超标902倍),他为了牟取暴利铤而走险,造成27人死亡,222人中毒住院,其中多人失明 。假酒事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 。这些报道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酒精勾兑酒” 。同时,当地白酒行业主管部门未能给予有效正确的引导,导致“勾兑”、“酒鬼酒”一夜走红,人人喊打 。
假酒勾兑
朔州假酒案事件让酒民患上“恐酒精症”、“恐勾兑症” 。在朔州假酒案余波未平之时,著名白酒专家沈在1999年全国新工艺白酒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新工艺白酒70%是食用酒精生产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观点被媒体误解了 。随即央视报道了“目前国内70%的白酒系统都是勾兑的”,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很多人将此与朔州假酒案联系起来,“勾兑”被触底 。
2013年4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不清的白酒》为题,报道了部分小酒厂的酒鬼酒标签问题,香精香料易产生的塑化剂 。这篇报道再次把“勾兑”推到了风口浪尖,让国人“谈之色变” 。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害怕勾兑酒,对它持批评态度 。其实交融一点都没那么可怕 。
首先,勾兑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白酒中含有醇、酸、醛、酮等微量芳香成分 。,其量是不同的还是不同的 。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几乎每一批白酒都不一样,一款好酒需要酸、甜、苦、咸、鲜等多种风味的和谐,恰到好处 。需要辣,但不要刺痛喉咙 。需要苦,但不能持久 。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太酸了 。
推荐阅读
- 这几种鉴别和田玉真假的方法 新疆和田玉鉴别
- 中元节,你知道有哪些中元节诗词吗? 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
- 让六部户外探险电影消解你的旅游瘾 探险旅行 电影
- 白马非马”真的是诡辩吗? 白马非马的错误
- 鲈鱼的习性及垂钓技巧 鲈鱼的生活习性
- 甄嬛传中的各位人物解析 甄嬛传人物介绍
- 老师傅教你熬高汤 高汤的做法
- 好吃不贵的清徐美食 清徐美食
- 复印机的扫描功能如何用? 怎么用复印机扫描
- 英语美文:爱情就像一座四季花园 关于爱情的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