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者案例及现状,中国有哪些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的江湖 , 不缺传奇 , 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 。
圈 , 曾经在2015年IT桔子对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进行了盘点 , 基于数据库分类整理了阿里巴巴、腾讯、微软、谷歌等中国互联网14个创业派系 。当时根据各派系创业公司死亡率 , 得出国外大公司似乎不那么接地气的结论 , 其中谷歌系以15.47%高居榜首 , 意外地出身名门的谷歌系创业之路似乎并不顺利 。
直到今年 , 谷歌创业者终于迎来了大爆发 , 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黄征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林斌鸿峰创立的小米登陆HKEx;苏华的a auto faster即将IPO;过去一年 , 4家参与公司完成IPO在由混群创立的光速中国;李开复创新作品参与知乎、VIPKID等明星项目...一时间 , 谷歌的创业部门重回大众视线 。
什么是谷歌创业者?
早在2006年下半年 , 谷歌中国就有人离职创业 。谷歌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谷歌大中华区全球副总裁兼联席总裁周韶宁离职创业 。从2007年开始 , 谷歌员工离职达到顶峰 , 因为从2004年谷歌上市到现在已经3年了 , 股票已经成熟 。再加上在谷歌时看到同事纷纷离职创业的刺激 , 天生不愿意认输、喜欢冒险的谷歌人带着巨大的财富离开了谷歌自己创业 。比如郭去疾、米群、黄征、沈思、周杰等 。
2009年 , 国内创业进入繁荣期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刚好结束了四年任期 , 所以他选择了离职创业 。至此 , 自2005年谷歌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成立的创始团队全部离职 。当然 , 也有像苏华这样的人因为2010年从中国大陆撤出而离开谷歌 。
而这些回国的谷歌创业者 , 有一个组织叫xGoogler(前谷歌会员) , 是由光速中国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米群发起的 。唯一的条件是谷歌的员工离职 。从2009年开始 , 成员们一直保持着每季度开会一次的频率 , 米群和李开复的付出最多 。到2013年 , 该组织已经从最初的邮件群扩展到微博、linkedIn、微信等社交媒体 , 人数也从十几个猛增至150多人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400多名前谷歌员工中 , 已有近百人成为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或CEO , 其中大部分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高管或技术总监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百世物流创始人周韶宁、光速中国创始人董事总经理米群、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拼多多创始人、Aauto快消创始人等他们都是谷歌离职员工和成功企业家的代表 。
据悉 , 谷歌的创业公司主要以电子商务和企业投资为主 , 也涉及汽车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电子硬件、户外旅游等领域 。其中 , 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今年获得了BBVA 5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 2016年已D轮的王怀南的宝宝树今年获得了阿里巴巴2.14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林斌的小米今年在HKEx上市 , 黄征的拼多多今年在美国上市 , 苏华的Aauto Quicker今年准备IPO 。周韶宁的百世集团和郭去疾的兰亭集势分别于2017年和2013年上市 。肖群风险投资机构广速中国也成功投资了百度、拼多多、大众点评等独角兽企业...这些成绩都显示了谷歌创业者的成功 。但创始人郭去疾近日已离开兰亭集势 , 公司已被纽交所“摘牌” 。
此外 , 范姜在2010年创办了友盟 , 通过数据分析为开发者提供服务 , 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成立之初就以超快的速度融资 , 很快就成了规模 。但友盟受限于有限的商业场景 , 公司能够提供的数据服务非常狭窄 , 难以实现 。最后只能在2013年卖给阿里巴巴 。然而 , 现在是淘宝总裁的范姜仍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取得了突破 , 显示了谷歌人永不放弃 。
王毕业后就职于谷歌用户体验团队 , 2010年初创办了豌豆实验室 。豌豆荚在成立之初 , 就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 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估值一度达到10亿美元 , 成为成功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 。后来面对BAT巨头的市场进入和移动终端厂商的进攻 , 市场份额降低到6% 。2016年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 , 并入移动事业群 。同年年底开始第二次创业《青芒杂志》 , 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 展现谷歌人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