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营销案例,分享加多宝营销战略成功之处

自2003年非典以来,红罐王老吉凉茶一路飙升,创造了爆炸性的市场奇迹: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增长到2003年的6亿,2004年突破10亿元,2005年突破20亿元,2006年达到35亿元,2007年50亿元,2011年160亿元 。
一、王老吉是如何窜红的?(1995年-2003非典-2012年) 第一阶段(1995-2003年):王老吉没有成功,加多宝倒下
1995年,加多宝成立,同时推出代理品牌红罐“王老吉”凉茶饮料 。从1995年到2003年的8年间,加多宝经营的红罐王老吉并不成功,销量只有一个多亿 。
第二阶段(2003-2012年):加多宝赶上了机遇,王老吉迅速崛起 。
为了扭转销售,2003年,加多宝聘请广告公司重新拍摄广告 。
第一:广告语言 。根据“谨防上火”的品牌定位主张,红王粲老吉这次采用的广告口号是“谨防上火,喝王老吉”,其独特价值在于喝红王粲老吉饮料可以防止上火 。
第二:投入巨额广告强势传播“怕上火,喝王老吉” 。为了争取年轻人,避免过时、老化、过时的老派形象,在品牌建设中注入时尚元素,在广告中以轻松、开朗、健康的形象出现 。
第三,注重渠道深耕和终端销售 。在广告攻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深化渠道,尤其是以餐饮为主的零售市场,包括火锅店和超市 。据说加多宝曾经控制的渠道可以覆盖500 ~ 800万个终端网点,保证了王老吉品牌凉茶的全面铺货 。
我在做案例财务分析的时候,发现王老吉的火爆也和天气有关 。2003年赶上非典,2008年遭遇汶川地震,正是王老吉两次关键上涨的时候 。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
二、凉茶大战,谁会成为第一罐?(2012-2014) 2012年5月,王老吉与加多宝分离,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品牌,自行运营 。同时,加多宝推出了一款完全相同的红罐凉茶,命名为“加多宝” 。由此引发了一场“红罐战争”,在美国可以称之为“可乐战争” 。
谁会成为凉茶第一罐? 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品牌和营销哪个更重要?
王老吉赢还是加多宝赢?谁会是第一壶凉茶?
我们来做个优势对比 。品牌竞争对比方面,2012年王老吉品牌强势,号称品牌价值高达1080亿元;当时加多宝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价值不多 。在营销竞争上,分家之后,王老吉才刚刚起步;加多宝有强大的营销网络 。
品牌营销谁会赢?事实胜于雄辩 。2013年,王老吉业绩达到150亿,加多宝达到200多亿;王老吉品牌价值缩水,加多宝品牌价值超过王老吉;加多宝已经做到了销量第一,品牌第一 。
前面的路当然很长 。
王老吉的成功与“重新定位”无关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段话:王老吉在消费者心目中最初的定位是“药茶” 。作为“药”,消费者认为只有治好了才能喝,导致销量有限 。从战略定位出发,将王老吉从“药茶”重新定位为“饮料”,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功能性饮料,改变其品类属性,为王老吉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市场,挖掘潜在需求扫清障碍 。
我们来还原一下历史:加多宝1995-2003年经营的红罐王老吉是药茶还是饮料?当然,答案是饮料 。1995年,是饮料 。在这个时期,王老吉饮料红罐的运作并不成功 。至于2003年以后聘请专家,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重新定位” 。重新安置什么?八年前我是凉茶饮料 。
定位的矛盾:用“加多宝定位之矛”刺穿了“王老吉定位之盾” 。“定位专家”曾经鼓吹“王老吉从2003年开始暴涨”,这是定位的神话 。“定位专家”也认为,2012年之后,加多宝凉茶品牌的崛起也是定位的杰作 。一句话,成功的故事全在于定位 。
那么,加多宝的“新定位”比“王老吉”的旧定位更厉害吗?
加多宝花了17年经营的一个“王老吉”定位神话,被加多宝新品牌的重新定位轻松超越 。这是赞美还是讽刺?
案例证明定位不靠谱,太容易被打败?还是定位太容易成功?
我尊重“里斯和特劳特”对“心理定向”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国内的一些现象值得批判:太过邀功就是营销圈自吹自擂,太过夸大定位论就是大忽悠 。工匠要谦虚,行业要自律 。
【加多宝营销案例,分享加多宝营销战略成功之处】其实这个经典案例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营销为王,品牌为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