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宋词排行前五十首??( 五 )


这首词为作者五十多岁时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 。词中通过对心理活动的逐步揭示,并用暮春迷离夜色的烘托,抒写了伤春惜别的感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从动态中刻划了月夜景色,是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句中的“弄”字写态传神,历来受到赞赏 。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帐惆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寓工巧于自然浑成,寄闲情于景物描绘,是传诵的名句 。有故事说,晏殊先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多日未能对出下句,适逢春暮,偶向江都尉王琪提及,王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受到了晏殊的赏识 。
Q3:如梦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prdatMxR3f3gwGk7Fu8WA

?pwd=yxph 提取码: yxph
Q4: 导语:宋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长短相宜、错落有致的词句读起来特别有感觉,接下来一起看看下面关于十大经典宋词推荐吧!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