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如何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落实课标精神( 三 )


任务3:标出影响主人公命运走向的人物 , 并选择你认为对主人公影响重大的人物进行赏析 。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鉴赏文字 。例如:
《祝福》: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众人、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富安、陆虞候
《装在套里的人》:华连卡、柯瓦连科、我
《促织》:妻、子、宰、皇上等
《变形记》:父、母、妹、秘书主任
设计这个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将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人物纳入主人公的命运中来 , 分析他们作为小说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的走向的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次要人物形象独特的审美价值 。
任务4:(1)《祝福》以“我”为叙述者将“祥林嫂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叙事结构 , 是这部小说叙述与虚构的关键 , 小说形式与主题内容也由此高度统一起来;教材选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叙述者也是“我” , 在读完两篇小说后 , 哪个“我”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想一想为什么?若换成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去写 , 效果如何?
(2)结合初中学过的《故乡》 , 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小说《孤独者》 , 想象并推测:《祝福》中的“我”为什么回乡?这次回乡后 , “我”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我”离乡前一夜的所思所想 。
(1)是体会小说叙事角度对于主题呈现的意义 。
(2)鲁迅小说的基本母题之一就是“离乡—回乡—离乡” , 这项任务是让学生对鲁迅小说的这一母题做一点探究 。
任务5:课余阅读契诃夫的《苦恼》 , 比较鲁迅对“祥林嫂述说儿子的不幸”与契诃夫对“姚纳述说儿子不幸”这一情节的处理 , 以及所要揭示的问题有何不同 。(选做)
此任务旨在让学生探讨两位作家对相似情节的不同处理 , 将小说鉴赏引向深入 。
任务6: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变形记》的心理描写 , 写出你的发现 。(选做)
中国古典小说描写注重言语、动作的纪实 , 很少打断情节的连贯性 。叙述人物的内在关节与心理动机时 , 叙述者总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即如此 , 而西方小说则不然 。《变形记》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 却处处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这一方面归功于细节描写的功力 , 另一方面得益于心理状态的体察与反映 。此任务旨在引起学生对小说人物描写及情节运行的关注 。
环节三 从人物命运安排 , 探究主题(2课时)
关注祥林嫂、别里科夫、格里高尔的死 , 林冲的逃 , 与成名的腾达 , 探讨作者如此安排的意图 。对照命运图谱 , 思考小说标题的自洽性 , 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
这是环节三的总任务 , 围绕此任务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 。
任务1:有人说祥林嫂是冻饿而死 , 有人说是自杀 , 你的观点是什么?从文本中找出支撑你观点的信息 。并说一说作者没有直接清楚地交代祥林嫂死因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任务2:别里科夫死得很蹊跷 , 因吓而死 ,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不大 , 那作者为什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让他这样死呢?若让别里科夫大病一场并痊愈 , 效果如何?
任务3:《水浒传》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 虽然有历史的影子 , 但许多情节都是虚构的 , 分析林冲在山神庙手刃奸人继而落草的合理性 。
任务4:阅读《促织》与《变形记》 , 进行以下探究:
(1)“后岁余 , 成子精神复旧 , 自言身化促织 , 轻捷善斗 , 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成 。不数岁 , 田百顷 , 楼阁万椽 , 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 , 裘马过世家焉 。”《促织》如果写成一个悲剧结局 , 成名一家因蟋蟀而毁灭 , 如何?请比较两种不同结局的艺术效果 。
(2)阅读《变形记》全文 , 设想格里高尔像《促织》中的成名的儿子一样 , 由虫再变回人 , 如何?比较这两种结局的艺术效果 。
(3)《变形记》以“变形”作为小说主题 , 看似荒诞不经却大有深意 , 这是一种象征 。你认为作家用“变形”象征了什么?《促织》与《变形记》都写了变形 , 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