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新市南路的一家临街中医诊所里 , 河北中医学院2011级的布莱尔把右手放在病人的嘴上 , 他的老师李世茂刚刚为他诊脉 。老师笑着看着她:“你觉得是什么脉?”小姑娘略一琢磨:“脉中浮弦数 , 应是上焦之热 。”李老师笑了笑 , 示意她把左手给他 , 说:“摸摸我的脉 , 试着给他按一下 。”手腕上 , 李世茂的手指轻轻竖了起来 。小女孩把光强度和浮动在病人的脉搏她的手指 。然后她的左手感觉老师的三个手指压的很均匀 。由轻到重 , 布莱尔控制右手手指力度 , 按样按下 。“没想到 , 下沉之下 , 原本漂浮的寸脉空了 , 但同样的力量 , 足脉下沉却有力的移动!”布莱尔纠正了她的看法 , 李世茂立即以她的病情为例 , 仔细向她解释病理原因 , 并以此为例开出了治疗方案 。一周后 , 患者再次就诊 , 症状消失 。
两年的手把手教学 , 让布莱尔从一个见到病人就惊慌失措、毫无头绪的大一新生 , 成长为一个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病人的“小医生” 。这是李世茂名医传承工作室教师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一个常见例子 。
李世茂是第二届“国医大师” , 河北省首届“国医大师” , 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 。跟李世茂学习的人往往是中医院的骨干 , 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 从事临床工作20年以上;其次是高校教师 , 大部分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 以及从事中医临床的个体医生 , 还有河北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 。李世茂分阶段、分层次地教这些学生 , 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的目标 。
传什么——?
以投机为核心的继承模式
李世茂认为 , 中医的传承有三个层次 , 一是思辨 , 二是学术思想 , 三是经验 。其中 , 加强思辨的传承是解决一切困惑的根本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世茂的学生、沧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胡友琴说 , 以前治病 , 没什么想法 , 被治好了 。他不知道怎么好 , 怎么治不好 , 为什么不好 。通过跟一位以思辨为核心的老师学习 , 她明白了治疗任何疾病 , 都要把握全局 , 灵活分析 , 以脉诊为中心 , 四诊结合参考的辨证论治 。得知此事后 , 我们解开了行医20年来的疑惑 , 她的内心豁然开朗 。
中医思辨是建立在熟读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的 。李世茂要求学生学习四书五经和四小经 。他对每个学生都很严格 。他每周检查布置的背诵内容 , 每个月写一篇学习心得 , 每两周讨论一次 , 每个周末晚上自由交流 。河北中医药大学五年级学生张静说 , 老师会在检查和背诵的同时 , 辅以系统的讲解和口头指导 。学生有了一条学习经典的主线 , 形成了体系 , 产生了兴趣 。“经典学习不再难!”她不禁感慨万千 。
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是读经之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歙县中医院肿瘤科主任牛广斌对此深有体会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 牛光斌逐渐积累了扎实的中医经典基础 , 但临床疗效良莠不齐 。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为什么 。有时这本书能被理解
李世茂总结并提出了教师传承中医的“六个结合” , 即激发兴趣与关爱学生相结合、系统教学与随时讲解相结合、口头和书面教学与手把手教学相结合、长期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师生互动与相互学习相结合、临床实践与总结研究相结合 。
中医教育的危机 , 从起点来说 , 就是信心和兴趣的危机 。学生对中医疗效了解不够 , 需要名医指导 。针对学生对中医疗效缺乏信心的情况 , 李世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用实实在在的疗效重建学生对中医的信心 , 用活生生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 。如发汗治疗高血压、热药治疗高热患者、补益命门之火治疗尿路感染、吴梅丸治疗冠心病等突出疗效 , 使学生们亲眼感受到中医药治疗多种疾病的独特优势 , 深刻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
推荐阅读
- |职场上做事就是做人
- 户籍所在地怎么填写?
- 724是什么意思?
- bd是啥意思?
- 为什么说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 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的区别是什么?
- s925银是什么意思?
- 西部计划结束后的出路是什么?
- 手机创新被锁死,缺的不是乔布斯,而是下一个爱因斯坦
- 苹果力推、概念股异动,eSIM究竟是一项什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