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根

陈永根,男,1961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人,自1980年起在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卫生站独立行医 。这个失去左腿,一直拄着拐杖在崎岖山路上奔跑的2岁村医,在山里呆了36年,艰难地走出了万里探访路18号 。他被村民们称为“最美村医” 。
陈永根
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台台式电脑,书桌后一排中药收纳盒,两组存放西药和简单医疗器械的旧柜子……近日,笔者赶到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卫生站,只看到了诊所的简单陈设,却没有第一时间见到村医陈永根 。
"陈医生刚刚出去看山顶上的傅太太."卫生站负责预防的村医指着对面的山说,傅老太太是个老病人,80岁了 。陈医生几乎每天都来看她,已经为她出诊25年了 。“我们都劝过陈医生,他50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不需要三天一次出诊 。但他说,不亲自来看,他不放心 。这些年他一直这样,从来不为病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 。”
关于陈永根的故事,笔者其实早有耳闻,在很多媒体上也看到过相关报道 。但是在诊所等了一会儿,最后看到那个身影拄着拐杖背着药箱蹒跚着走下对面的山路时,还是有点惊讶 。尤其是那个瘦弱的身影走到他面前,看着那白发苍苍,左腿空空,拐杖磨损的厉害,我的心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
听从父亲的命令学医永远不晚 。
红花村位于龙泉山两座大山的深沟里,位置偏僻,山沟很深 。从卫生站的窗口望出去,看不到龙泉山的尽头 。五十三年前,陈永根出生在红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 。作为家中出生的第三个孩子,父母都期望他健康成长 。然而,到了要学走路的时候,他的家人发现他不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左脚根本不能着地 。他的家人带他去很多医院检查,但结果总是只有一个:他骨质减少,如果不及时截肢,可能会危及生命 。结果,不到2岁的陈永根永远失去了左腿,一辈子拄着拐杖 。
拄着拐杖长大的陈永根比其他孩子更早懂事 。“当我开始意识到我原本生活体面的家庭因为我的疾病而陷入经济困境时 。原本幸福的父母总是因为我身体残疾而叹息 。我真的很讨厌我的左腿,我的失望和我的厄运 。”陈永根说,他从小就告诉自己,要听大人的话,不要让大人不高兴 。
虽然从未想过学医,但初中毕业后,他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在龙泉卫校学习中医 。虽然晦涩难懂的医学理论让他头疼,拖到停尸房的现场解剖课让他三天吃不下饭,但他一点抱怨都没有,因为他的父亲对他说:以你的身体状况,你干不了比肩的事情,学医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既能帮人看病,又能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 。
1978年,在卫生学校学习了9个月的中医后,陈永根被送到白河镇昌松村卫生室当了一名实习生 。实习期间,他不仅孜孜不倦地自学,还向卫生所的一位老中医学习 。他从理论到临床学到了很多,医术全面提升 。两年后,他被分配到山泉镇红花村卫生站,开始独立行医 。他在这里工作了36年 。
虽然乡村医疗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离高端、前沿的医学也相去甚远,但陈永根从未停止给自己“充电”,从未停止学习和进步 。2011年,红花村卫生站和其他卫生站一样,面临卫生站标准化建设,这对陈永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标准化建设最难的是用电脑给病人开处方、建档案 。”陈永根说,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要学会操作一台半个世纪以上的电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但陈永根没有退缩,而是虚心向村里的大学生和山泉卫生院的医生求教 。两个月后,他学会了用电脑开处方,为村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用他的话说,自从学会用电脑后,他好像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医生变成了一个洋医生 。
一年一根拐杖,行走18万公里 。
因为地处龙泉山上,红花村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00多户、1600多人分散居住在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不管哪个家庭生病,只有听到消息,陈医生才会第一时间赶到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你不知道,现在有了通村通社水泥路,好走了 。但是以前没有路,都是山里的小道 。正常人走路都难,何况是拄着拐杖的陈医生 。”
这位村民还说,每次看到陈医生背着药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在山路上,大家都既感动又心痛,但谁也代替不了他 。“我们村最远的组离村卫生站有10多里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走这10里路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更别说一个腿脚不便的人了 。陈医生出诊到路上最远的一组,需要两个多小时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36年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