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对抗疗法 中医是顺势疗法

最近学弟刘冠涛的一段话让我深思:“我们常说西医是对抗疗法,中医是顺势疗法 。但中医虽然讲顺势而为,给邪以出路,但有时也讲直折其热,截断其反 。所以就中医而言,虽然强调先礼后兵,仁慈与怜悯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会像西医一样直接对抗 。就像两国之间有争端,如果能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解决,就应该先和平解决 。不得已时,直接上战场拼死一战 。”我们对抗的是疾病,但我们顺应的是人们对疾病的努力,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如此 。促使我深思的是哥哥张苍讲的一个案例:孩子出疹子,发烧咳嗽,晚上躺在床上神志不清 。弟弟考虑伤寒,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吃了两剂 。效果不明显,但所有症状依然存在 。一位老医生擅长中医儿科 。他没有清除掉粉末,而是直接用冷来冷却 。两剂后,症状全部痊愈 。孩子自称吃了这个药后感觉很舒服,身体也不热了,想吃东西 。药方记载如下:白茅根10g、枇杷叶10g、柴胡10g、芒硝10g、白芷10g、葛根15g、天竺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玄参10g、紫草10g、青黛3g 。听到这个病例,一个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医有时候治病,不只是治病救人 。具体临床应用要看主要矛盾是什么 。
最近对中医的治疗有一个思考,就是把中医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更合适的水平 。比如中度发热是人体为身体问题所做的努力,应该顺应;但是当体温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会造成急性伤害吗?这是一种需要切断和扭转的疾病 。例如,开裂的牙齿会导致牙齿周围组织发炎和疼痛 。这种炎症和疼痛是在提醒我们身体有问题,但也仅仅止于提醒我们裂牙的主要矛盾是没有治疗价值的 。我们需要治疗的是病,就是把裂了的牙拔掉,而不是全身调理 。
严谨的说法是:身体当时的状态=身体的问题,以及身体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一般来说,治疗是解决身体的状态,但医生需要明白,身体的状态是要分解的 。对于“身体努力解决问题”,要鼓励和顺应 。至于“身体问题”,在解决身体问题的物理努力只是“徒劳”的时候,在身体问题很迫切,解决身体问题的物理努力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需要用药物快速解决“身体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延误治疗时机就是犯罪 。
【西医是对抗疗法 中医是顺势疗法】能标本兼治;可以急着治,也需要慢慢治;能治本,但也要治标.这是原则和法律层面的内容 。如果只着眼于处方,是不可能涉及到这个层面的 。一个真正的临床学者应该从两端开始,既注意原则和方法,也注意处方 。从原理和方法的两端开始,他会逐渐向中间靠拢,当原理和方法、方药都融会贯通时,他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 。借道是好事,道可远 。
103010说:“治须从根”,也有“先治急”的思想 。临床上,是否可以这样理解:1 。先治病救人,再治病救人;2.先判断,再出兵;3.先关注人体自身解决问题的努力,尽量让身体自己解决问题 。但如果发现人体肯定是无法解决它们的,坚持下去只会白白浪费 。还不如帮助人体溶胶
103010说:“太阳为病,脉浮,头痛而恨寒 。”作者试着分解一下:太阳是人体的边防系统,边防受到干扰,就是“有病” 。此时人体内部系统没有大问题,身体会迅速组织力量支援边防,所以气血比边防更旺盛,现在脉象浮动,出现发热,应该鼓励 。然而,边防系统采取的措施并不完全恰当 。关城门是防御,但所有的支援部队都挤进了边防,导致边防秩序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呈现出一种“水泄不通”的状态,阳气未用,三三五四“恶寒”,太阳所属部位“疼痛” 。这个时候,开门就不容易了 。黄汤到了,用麻黄开胆,杏仁使控边临时指挥系统适度,与机体防御同步 。桂枝甘草疏通后方补给之路,既解决了人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又锻炼了人体自身的能力 。一般来说,无法区分对抗和顺从 。
对于医生来说,寒热、虚实、攻补、阴阳之辨的层次太需要细腻的思想和恰当的处理,太需要基本功的修炼和冷面的选择 。真正的中医要时刻权衡,精心布局和处理,考虑“度” 。在适应与对抗的平衡与考量中,成就了中医的艺术 。
有没有与适应无关的纯对抗?我应该说是 。比如上面说的牙缝引起的疼痛,治疗要对症下药,不涉及人体问题,只涉及局部问题 。况且,在烧伤初期,人体自然会想办法运血、补血来修复,但我们的治疗会考虑到人体的努力吗?不要!一定是剑
决地局部对抗,争分夺秒,要做的只是不伤及整体的气血 。但是后期呢?如果不重视人体的整体调节,顺应人体的自愈修复行为,烧伤的创面会很好地愈合吗?也就是说,单纯的对抗,只存在于局部,到影响到整体的时候,都需要照顾到人体的自愈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