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修复理论?自我情绪调节案例

情绪调控中学会自我暗示:治愈原生态情绪,让积极成为一种习惯
世界复杂又多变,意外往往会猝不及防地袭击我们,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幸 。我们固然无法阻止生命的种种不如意,不能掌控无法预知的未来,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态度 。悲观者看到剩下的最后半杯水会哀叹:“唉,只剩半杯水了 。”而拥有积极心态的乐观者则会庆幸:“真不错,还有半杯水 。”因为,有了这半杯水,乐观者也许会找到水源,也许等到了一场大雨 。所以,人的生命固然是有限的,但希望却是无限的 。拥有积极的心态,让积极成为习惯,才会让我们看到希望,才能让行动跟着积极起来,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
【情绪修复理论?自我情绪调节案例】心态积极与否不仅会影响工作、健康、人际关系,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 。如果有积极的心态,即使是暂时处在不利的环境中,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能看到这个环境、这个工作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而认认真真地把一份看似不重要的工作做好 。时间长了,这些付出终会被发现,也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
积极的心态,不仅能让行动更积极,更能不断挖掘一个人潜在的心灵力量,这种心灵力量有着难以估计的能量,不仅能够战胜难以想象的困境与苦难,也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积极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即使是在最险恶的情况下,我们也能保持乐观与平静,只有摒弃了绝望、恐慌、悲观,我们才能为自己寻找出生机 。

情绪修复理论?自我情绪调节案例

文章插图
我们左右不了世界,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地向生活展示自己的微笑吧,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所有给它的笑容,都是给自己的馈赠 。
俞敏洪是经历了两次失败、三次高考才进入了北大 。但进入北大以后,他却一度非常苦闷,因为许多北大学子非富即贵,而他却是穿着一身农民衣服、挑着行李进入北大的 。他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也往往成为别人的笑料 。当他一次以他“自己的普通话”站起来向全班介绍自己时,他说了半天,最后班长打断了他:“俞敏洪,你能不能不用日语介绍自己?”俞敏洪告诉自己:“别人能说普通话,我也一定能说 。”于是,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就对着收音机苦练普通话 。
不仅是他的普通话,在北大“备受瞩目”,他的成绩,尤其是英语其实是非常差的 。他经过三次高考才考取了北大,虽然分数很高,但北大是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里面自然人才济济,各个专业的精英如牛毛,数不胜数,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随便拎出一个,就可能是哪省的状元,或者第二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俞敏洪没有因为自己基础差、环境差就得过且过、放任自己,而是发誓要赶上同学们 。他开始每天比同学都要多学习一两个小时,但到了大二的时候,他的成绩还是处于中下游 。为了追上同学们,俞敏洪加大了学习强度,结果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 。可任凭他如何努力,在大四时,他的成绩依然是全班最后几名 。俞敏洪没有纠结于这一点,他一贯拥有的积极心态告诉他,也许,自己的聪明比不过其他同学,但自己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坚韧力量,这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力 。他相信,凭着这种能力,他总有一天会赶上他的同学们:“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 。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 。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
因为他来自农村,又因为他普通话不好,自然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沟通比别的同学困难 。但他没有觉得是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而是通过其他方面让大家认识他 。比如,他会替全宿舍的同学打开水,每天上课前把宿舍整理得干干净净 。通过这些细节,大家有了一个共识:“俞敏洪是一个不会让别人吃亏的人 。”当他的“新东方”学校需要同学们帮忙时,他们都纷纷放弃了自己在国外的事业,回国支持他 。
新东方的成功,固然是俞敏洪的成功,但这更是俞敏洪一直以来的积极心态的成功;否则,高考第一次失败就放弃了,就不会有北大的俞敏洪,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东方了 。
人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面临许多困难挑战,我们并不是不让自己有消极心态,而是要让自己不沉溺其中,让自己的积极心态战胜、替代消极心态 。
从俞敏洪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积极的心态,会让我们正视自己的弱点,但也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强项;并且积极的心态,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克服自己的弱点,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