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绍兴师爷那么多,绍兴师爷的由来-
任何事情的形成与发展壮大 , 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 , 这是我们伟大的先贤孟子老人家在两千多年前就帮我们论证过的道理 。纵观“绍兴师爷”的出现、壮大到兴盛的整个过程 , 我们不难发现 , 是全程满足“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 。
绍兴师爷 , 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幕僚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 。而明代最负盛名的幕僚应当是嘉靖年间被誉为“明代第一才人”的徐渭 。
“徐渭 , 字文长 , 山阴人 。为诸生 , 有盛名 。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 , “渭知兵 , 好奇计 , 宗宪擒徐海、诱王直 , 皆预其谋 。”——《明史》
文章插图
一、天时
再循着“绍兴师爷”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轨迹 , 我们看到 , “绍兴师爷”出现的高峰期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 。
结合这个时期的大背景 , 我们不难看出:满清在多尔衮入关 , 再经过顺治、康熙两朝稳固 , 此时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繁荣的安定发展阶段 。而这样的繁荣发展必然离不开大量的能人志士 。
同时这个时期的满清统治者也早已意识到 , 国家统治 , 政权稳固 , 完全离不开汉族文人士大夫 。所以科举考试进一步兴盛 , 大量汉族文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事务中来 。
清朝统治者观念的转变 , 这给“绍兴师爷”的兴起提供了先决条件 , 确保了政策上的可能 。
但是从可能到兴盛依然需要另外一个因素的催化 , 那就是清朝统治者对民众思想或者是文化方面的“变态统治”——举世罕见、旷古未有的“文字狱”!
文章插图
这个怎么讲呢?
虽然清朝科考制度也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高峰 , 但统治者们依然顾虑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反动” , 这个是由传统的汉族正统观念导致的 , 满清统治者内心依然有“夷族”的自卑 。
于是他们大兴文字狱以确保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绝对服从 。像清朝初期臭名昭著“明史案”“吕留良案”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这和绍兴师爷有关系吗?有!
正是这近乎残酷的思想统治 , 加上刻板僵化的“八股文”科举 , 造就了大量“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 。在这种情况下 , 科举优胜者虽被委以重任 , 但不善处理各种政事 , 只能依靠那些没有死读书、了解社情多、处事能力强的幕僚 。
满清统治者政策上的需要 , 加上整个社会文人思想保守 , 共同为绍兴师爷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只需要一片肥沃的土壤 , 种子便可以迅速萌发、破土而出了!
文章插图
二、地利毫无疑问 , 绍兴 , 就是那块得天独厚的沃土!
清代的绍兴府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 , 位于杭州湾南岸 。全地区以会稽山为中心 , 两翼为浦阳江和曹娥江 , 山水秀丽 , 乃古越国腹心之地 。自东晋开始 , 这里即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
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千古行书第一名作《兰亭序》的开篇就写道:永和九年 , 岁在癸丑 , 暮春之初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字里行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文人名士相会的盛况 , 文化自古兴盛可见一斑 。
绍兴历史上堪称“鱼米之乡” , 但由于“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期间中原汉民的三次大南迁 , 人口不断增加 , 人地矛盾不断加剧 。
水岸田畔 , 凡可资耕种者 , 几无一隙之存 。——《乾隆郢县志》
文章插图
在这样人口拥挤的情况下 , 生存竞争变得激烈 , 科考也变得像我们今天万人过独木桥的高考一样 。
穷则思变 , 亘古不变 。人们便开始寻求更多的生活门路 , 手工业、商业开始发达起来 。
推荐阅读
- 夏天为什么会流鼻血?
- 短发|为什么更推荐中年女性剪短发?看完这4个“优势”,你就知道了
- 高圆圆送李佳琦唢呐曲谱-李佳琦为什么叫人间唢呐
- 美国今年近2.7万人因枪死亡-美国为什么有很多枪战
- 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挤黑头,黑头可以直接用手挤吗-
- 女人为什么胖肚子?
- 三顾茅庐是什么故事三顾茅庐是什么中的,三顾茅庐是属于历史故事吗-
- 为什么左胸上面疼呢
- 为什么海上无风也有浪?
- 为什么宫寒的女性不容易怀孕?宫寒导致不孕怎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