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啥不喜欢老八?康熙为什么不让老八当太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传位,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康熙都已经看中老四了,康熙知道弊病在什么地方,康熙为什么不改革而是留给雍正?康熙为什么不除掉老八势力,给雍正留下好班底?
结果雍正上来手下就老十三、李卫、张廷玉用的顺手,年羹尧奴大欺主,隆科多两面派,图里琛只是武人,田文镜过刚易折没心眼 。最后雍正老十三都累死了,期间还差点让老八借着八王议政带人逼宫下台 。
要是早点给雍正找好帮手,留下军权,培养好势力,同时铲除八爷的势力,雍正改革不就更轻松,效果更好吗?最起码多给雍正攒攒声望啊 。
文章插图
其实,康熙的确想留,但“留不住” 。所以没留班底,只给雍正留了些时间 。
仅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康熙晚年想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是在内忧外患之下,他发现一个人就算再厉害,他还是要死的 。
所以,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找接班人上 。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雍正王朝》前面的好多时间里,康熙并没有真正确定要让雍正接班,那么又谈何给雍正留班底一说?
刚开始,康熙的主意是培养太子,他给太子留的班底是老四、老十三,还给了他权力让他挑自己顺手的人 。
可太子不成器,不仅活干不好,还老搞小动作,最后竟然和自己的小妈搞到了一起 。
这样的败家子,康熙一看实在扶不起来,这时候才下定决心另选他人 。
但这时候也没确定是老四 。
因为除了太子,他手下的儿子都太能干了 。
我们观众站在上帝视角觉得老四最厉害,可是也别忘了,雍正登基那晚,曾经给他干黑活的人也都人间蒸发(邬思道极限逃生、李卫因为曾经犯错躲过一劫) 。
所以,这么多儿子,康熙还真拿不准谁能坐得了这个皇位,谁能坐得稳这个皇位 。
文章插图
因此,康熙决定从做事上选拔:
治理河道的活老四接了,干得不错,没毛病 。加一分 。
收缴欠款的活老四也接了,干得太急,扣一分 。
查清吏治的活老八接了,干得拖泥带水,不得分 。
带兵打仗的活老十四接了,还没出大结果,暂不得分 。
一来二去,康熙犹豫了……
他发现夺嫡之争在所难免,搞不好都等不到自己老死,自己的几个儿子就要撕扯了自己 。他这时的重点转变为可以让自己善终,外加保全自己比较中意的老四 。
之所以中意老四,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四要做的正是康熙想做的 。
可在康熙确定老四的时候,已经没能力给他班底,因为他还要留着班底把自己平平稳稳地送走 。那个时期的康熙与诸位皇子就是“一超多强” 。
康熙这个一超马上陨落,多强已经开始争夺下一个“一超”的位置 。这时康熙是掐着自己的剩余时间在规划生前事,对于新君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雍正最后的考验 。
康熙先用诏书确定了雍正的地位,然后当雍正面授权,但没有让他离开 。其他的皇子实则也是处于软禁状态,为的就是让他能自然老死 。
至于康熙一直担心“儿子们在他遗体前争位”的事情,他这时已经顾及不了太多 。
这时要说康熙给雍正留班底,那真是想多了,就算康熙想留,也留不住 。
文章插图
原因很简单:
雍正是冷面王,也是康熙口中的“孤臣” 。成为皇上后,孤家寡人自然正常,可在臣位时就是孤臣,强行让班底跟他战队,太难 。
就像隆科多那样的滑头、张廷玉那样的老臣,都有他们的想法,绝不会轻易成为某个集团的班底 。
而另一边的八贤王,狐朋狗友一大堆,加上很多人就喜欢扎人堆,如果康熙立他反倒留班底容易一些,但这与国本背道而驰 。
把时间退回到那个时间点,八爷党明面上看起来赢面更大,可康熙要强立雍正,要是在雍正登基前给他安排班底,他的班底反倒会因为“赢面”让雍正更加危险 。
所以与其留不住,甚至会导致康熙自己死于非命,还不如不留 。
但康熙也没有太自私,他把最后的地点放在密室,也是对雍正的保护 。
他对他的那些儿子太清楚了,雍正做事就是一个急,老十四远在天边,真正威胁雍正的就是八爷党,而八爷党的老八做事太犹豫 。
所以,康熙死前没给雍正留班底,却留了足够的时间,老八还跪在那边盘算的时候,雍正已经遥控邬思道、老十三等人搬回赢面,有了赢面班底自然就来站队了,而这个时候能来的大多也是消息灵通的聪明人,至于老十四听到爹死时也没有实权 。
推荐阅读
- 康熙知道了?康熙王朝朕恨他们
- 康熙撤藩到底对不对?康熙王朝撤藩
- 古代皇宫为啥需要太监的存在?为什么宫中要有太监
- 康熙四妃谁最受宠?康熙最喜欢的妃子是哪位
- 康熙一共有几位皇后?康熙的第二个皇后是怎么样的人
- 康熙王朝胤礽?康熙王朝 胤禛
- 康熙出家五台山了吗?顺治出家五台山哪座寺庙
- 康熙王朝里面容妃和苏麻喇姑是一个人吗?康熙为何不娶苏麻喇姑
- 康熙说姚启圣在他心里已经死了?为什么康熙骂姚启圣反而开心_2
- 康熙的儿子各为各的什么名字?康熙有多少儿子名字都叫什么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