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内侍卫?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主要

内侍省,官署名,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 。北齐初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隋初改称内侍省,后称长秋监,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专用宦官,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宋代增置入内内侍省 。元代有侍正府 。明代分设内官12监,4司、8局、共24衙门,不设相当于内侍省的统辖机构 。凡前代宫内各官署之职务,几乎全归宦官,权力甚至超过外廷正规机构 。清代将宦官统归内务府管辖,遂无宦官专掌之官署 。

宋朝大内侍卫?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主要

文章插图
官职等级
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品上 。监掌内侍奉,宣制令 。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少监、内侍为之贰 。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内给事 。龙朔二年,改监为省 。武后垂拱元年,曰司宫台 。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寻更置内侍 。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
唐代内侍省一般设有: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
内给事十人,从五品下 。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 。凡元日、冬至,百官贺皇后,则出入宣传;宫人衣服费用,则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中书 。主事二人,从九品下 。
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 。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妇名帐 。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 。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 。有内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
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 。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
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 。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
寺人六人,从七品下 。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 。
宋朝大内侍卫?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主要

文章插图
【宋朝大内侍卫?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主要】南宋内侍省
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另设入内内侍省以统辖亲信宦官 。《宋史·职官六》说:“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 。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入内省 。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
内侍省宦官职名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自供奉官至黄门,以180人为定员 。凡内侍初补者,称为小黄门,经恩迁补者,则为内侍黄门 。宦官的高级官称另有内客典使、延福官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等 。元丰改制后改为通侍大夫、正侍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拱卫大夫等 。宋朝不准宦官参预政事,故专设官阶,使不与士人混淆 。授官最高不过“留后”,平日只“供洒扫” 。不过,从神宗朝起,又重用宦官,宋徽宗时,宦官竟握兵权 。
南宋时,重申禁令,不许宦官干预朝政,不准兼兵职,不准申请提领外朝官职 。如违反规定者,要受到流放二千里或除名的惩处 。与此同时,又规定外戚只准“奉朝请”,坐享富贵,不准预政,不准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得任文官或“二府”(中书和枢密院)的职务 。对于女后,宋代统治者也认识到“贼根本,起皇后阁前”,因此宫禁严密,几乎把她们与外廷隔绝;在舆论上,宣传“女后不可使预事”,“勿专政于女后”的政策 。这些做法都是接受汉唐以来外戚宦官擅权,扰乱朝政的经验教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