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菊花的名句?采菊花的诗

1.关于采菊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2.关于采菊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3.对于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简单赏析
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 。
怎样才能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呢?作者下面紧接着回答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
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 。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 。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 。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 。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
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4.【对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句之妙)
——晋·陶渊明《饮酒》
万文武
大家都说陶渊明的这两句诗好,自然也有说不好的 。宋蔡正孙在他的《诗林广记》中引《鸡肋集》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 。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 。”
其实要理解这两句之好,还是要读全诗 。这首诗有10句,可分作3段读 。前4句为一段,是说明他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心远地自偏” 。非境之静,乃心静耳 。中4句写这个静,这两句便在其中 。末二句补了一下,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无异是通篇的点睛之笔;显然这里的“悠然”并非什么也没有想,而是有“真意”的,只不过是说来无用,或者招忌,故以“忘言”二字推了开去 。
陶渊明隐居,宁可采菊以为食也不愿为了那五斗俸禄而去折腰事人,并非是他不想从事政治,只不过那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所以这里难言的“真意”,一定是有所指谓的 。而今对于古籍的解读,由于有了考古对地下资料的发现,许多旧有的结论被推翻了 。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文物识小录》中,考证到所谓“商山四皓”其实乃“南山四皓”之笔误 。那么陶渊明在东篱采菊之时,抑或“悠然”地想起了“南山四皓”,这倒正好和鲁迅先生说的他另一面“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人格完全一致起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