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莫将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这首被广为传颂的古诗由南宋慧开禅师创作 。在南宋那个国家羸弱、战事不断的年代 , 能够静下心来赏花、赏月、赏风、赏雪的 , 大概只有寺院中的僧人吧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可惜的是 , 慧开禅师一生只得偏安于江南 , 未有机会踏足北京 。倘若他能云游到潭柘寺 , 圆月就不会再是他笔下秋景的代表了 。“月有阴晴圆缺” , 我们每个月都能见证月圆之时 , 但是潭柘寺的银杏叶 , 每年只会变黄一次 。如果慧开禅师生活在北京 , 那么“秋有月”恐怕要改成“秋有叶”了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天洪和Emma从小在北京长大 。记得小时候 , 春天的天是黄色的 ,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裹挟着蒙古的沙尘肆虐京城 , 一早穿着白色的校服出门 , 下午就成土黄色了 。夏季的北京闷热潮湿 , 胡同家中 , 屋子里满是霉味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皇城根遇沙尘暴
最难熬的是冬季 , 那时冬季很难吃到新鲜蔬菜 , 家家户户过冬前总要买上一百斤大白菜 , 顺着自家墙头叠放得一人多高 , 再盖上破棉被 , 这便是一整个冬天的蔬菜来源 。除了冬储大白菜 , 还有烧起来并不太暖和 , 后半夜必灭的蜂窝煤:北京人的外墙 , 总会被这两位“黑白无常”占据着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曾经制霸京城的“黑白无常”
如此看来 , 北京最好的季节就是秋天了:天高气爽这个词只有在秋天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天空湛蓝 , 白云的位置要比夏天更高一些 。蓝天下 , 胡同里、校园里的树叶变黄的变黄、泛红的泛红 , 然后纷纷掉落 , 为孩子们一年一度的“拔根大赛”提供了免费的道具 。那个时候 , 哪个孩子的鞋里没藏过几位“常胜将军”?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你有多久没玩拔根儿了?
在那个没有反季节蔬菜水果的年代 , 秋天代表着丰收 。胡同大杂院里的枣树上结满了脆枣 , 有人会拿着长长的竹竿把枣子都打下来 , 分给周边的街坊四邻 。天洪妈妈所在的机关大院里的柿子树上也结满了柿子 , 除了喜鹊、斑鸠能一饱口福 , 每个员工也能收到几个柿子作福利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北京的秋天 , 常有人被柿子“空袭”
市面上能买到的水果就更多了:苹果、石榴、葡萄、大桃 , 你能想到的水果 , 在秋季的北京都能买得到 。对于80、90后来说 , 秋季的北京回忆中总是甜的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如今 , 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任何想吃的蔬菜水果 , 不同季节带来的不适感也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有了显著的改善 , 但我们依然最爱北京的秋天 。如果你想用一天的时间去领略它的精华 , 那么慧开禅师未能去到的潭柘寺是你的首选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先有潭柘寺 , 后有北京城” , 早在西晋永嘉元年 , 潭柘寺就开始修建了 , 那时候潭柘寺还不叫潭柘寺 , 而是“嘉福寺” 。事实上 , 潭柘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它的官方称呼 , 只是因为寺庙中有龙潭、有柘树而在民间被称为潭柘寺 。
在潭柘寺遇见秋日北京

文章插图
 
嘉福寺这个名字没有给永嘉皇帝带来任何福气 , 永嘉五年 , 匈奴首领刘渊之子刘聪攻入西晋首都洛阳烧杀抢掠 , 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 也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此后 , 潭柘寺几度起起伏伏 , 直到元代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来到潭柘寺出家为尼 , 潭柘寺才开始渐渐兴盛起来 。后来 , 潭柘寺成为皇家寺院 , 明代帮助朱棣篡权夺位的姚广孝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在潭柘寺闭关修行 。到了清朝 , 康雍乾三位帝王都曾亲临潭柘寺礼佛 , 今天潭柘寺的山门上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敕建岫云禅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