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互联网创客网售信阳毛尖年营业额2000多万


信阳互联网创客网售信阳毛尖年营业额2000多万

文章插图
杨建勇(中间站立者)在与团队成员讨论方案 。资料图片
在信阳市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工人们正在分拣货物 。本报采访人员 李昌禹摄
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成了中国经济的热门词汇,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创业氛围浓厚的大城市,由于市场发达,资本、技术、人才聚集,年轻人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的领域较为广阔,获得投融资的机会也比较多,年轻人进行的“互联网+”创业相对成功率较高 。
但在一些小城镇,也不乏对创新、创业饱含热情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在小地方创业,没有一线城市那么便利的优势,他们有什么牌可打?他们的创业状态如何?成功率有多高?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境?春节期间,本报采访人员走进河南信阳等地,探寻这些小城镇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的生存状态,看看他们是怎么在互联网创业氛围略显“贫瘠”的土地上成功的 。
回“四线城市”创业,看中的是县域电商、农村电商这片广阔市场
农历腊月二十六,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在北京创业已满6年的杨建勇匆匆从北京赶回河南信阳老家 。不过,他这次回来并不只是为了过年,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和他在信阳创立的公司的核心团队一起“碰个头”,总结一年得失,研究来年部署 。在北京,他是读道文旅集团联合创始人,负责电商方面业务;而在信阳,他的身份是信阳电商大本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曾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信阳电商大本营创业园,成为当地电商的领头羊之一 。
信阳互联网创客网售信阳毛尖年营业额2000多万

文章插图
杨建勇今年30出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较早回信阳这个“四线城市”进行互联网创业的80后创客之一 。2014年底,在北京的事业一帆风顺时,杨建勇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
在北京的事业发展得好好的,回到中部省份一个并不发达的城市创业,疯了吧?有人不解;一个“四线城市”,物流不便、人才匮乏、创业氛围淡薄,能有什么互联网商机?一些业内人士也质疑 。
但杨建勇有他自己的打算,这一次,他盯上了县域电商、农村电商 。“阿里巴巴投资100亿打造千县万村,各大电商平台下乡刷墙做宣传,电子商务无疑是推动城镇化,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路径 。”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信阳大本营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应运而生,这个基本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创业平台以信阳毛尖、名优土特产、一二线城市电商云客服、电商代运营业务为核心,立志走综合性、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 。
作为信阳毛尖的主产区,茶产业在信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根据杨建勇的调查,整个信阳毛尖的电商市场每年大约有1.5亿元,但是信阳地区的销量不足30%份额,31家天猫店中,信阳只占7家 。“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为什么卖得就不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呢?更令人不解的是,所有信阳原产地的信阳毛尖销售额加起来还没有浙江、福建卖得多!”杨建勇有些不服 。
回到信阳,走访调研了上百家茶企后,杨建勇找到了何世阳——一个80后“茶N代” 。何世阳是明代文学家何景明的21代世孙,世世代代在信阳毛尖的优质产地浉河港种了几百年的茶叶,论起种茶叶,绝对是把好手,但是说起卖茶叶,他只在市里拥有一个30平方米的小门店,一年营业额不过区区四五十万 。
“互联网时代,光靠线下销售哪儿行!”杨建勇主动为他的产品进行包装和网络推广,短短几个月,这个苦于打不开销路的“何景明茶叶”在网上热卖,在京东商城综合排序位居第一,经营业绩一举狂飙到二三百万,实体店也由一个小门店发展成为400平方米的创客体验茶馆 。
“以前守着门面店,销售市场很有限,一天也接不了几单生意 。改成以线上销售为主以后,在网上可以同时接待几十名客户,销量翻了好几番 。”何景明茶叶品牌创始人何世阳说,现在有了资金可以深挖品牌文化背后的茶文化积淀,更好地进行品牌包装,让信阳毛尖走得更远 。
借助物流重镇的区位优势,让互联网电商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回信阳进行互联网电商创业,光凭对故乡的一腔情感当然不够 。杨建勇说,最终让他铁了心回来的,是信阳打造物流重镇的决心,让他看到了这里电商发展的春天,“物流是互联网电商创业的基础,像信阳这样的四线城市,如果没有快捷的物流,我也不敢回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