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_唐朝人是怎么饮茶的_


中国茶文化_唐朝人是怎么饮茶的_

文章插图
唐代人是怎么饮茶的?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据《茶经》记载 , 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 “采之 , 蒸之 , 捣之 , 拍之 , 焙之 , 穿之 , 封之 , 茶之千矣 。” 饮用时 , 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 , 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 , 再用筛子筛成细末 , 放到开水中去煮 。最后 , 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前三碗味道较好 , 后两碗较差 。五碗之外 , “非渴其莫之饮” 。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
因茶叶有不同种类 , 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 , 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 , 再用开水冲泡 , 而不用烹煮 , 这是抹茶的饮用方法 。

中国茶文化_唐朝人是怎么饮茶的_

文章插图
唐朝爆款“浮梁”茶
陆羽在《茶经》中曾举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名人喝茶的事迹 , 但这并不表示人工种植茶叶的普遍化 。唐代以前各地陆续种茶 , 但并没有很大的市场 , 种植和销售的规模都非常有限 。
直到《茶经》完成不久后 , 茶叶市场迅速出现 。长江中下游产茶区几乎是中国最好的茶仓所在地了 , 陆羽的《茶经》“八之出”记述的名茶大半都在这里 。如湖州顾诸之紫笋 , 东川之神泉、小团、昌明、兽目 , 峡州之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 , 福州之方山之露芽 , 夔州之香山 , 江陵之南木 , 湖南之衡山 , 岳州?湖之含膏 , 常州义兴之紫笋 , 婺州之东白 , 睦州之鸿坑 , 洪州西山之白露 , 寿州霍山之黄芽 , 蕲州之蕲门团黄等等 。
当时全国著名的茶叶集散地则有浮梁、婺源、祁门、德兴、江陵等 , 其中白居易《琵琶行》里说到的 “商人重利轻离别 , 前月浮梁买茶去 。” 的浮梁在当时可谓鼎鼎大名 , 这里说的浮梁 , 是今天江西景德镇市的浮梁县 。唐代敦煌文献《茶酒论》中也有“浮梁歙州 , 万国来求”的记载 。
浮梁茶主要产自饶州、歙州、江州一带 , 销往关西、山东 , 产量大 , 销量广 , 《元和郡县志》记载 , 在陆羽去世的时候 , 浮梁茶的年产量达 700万驮 (1驮为100斤) , 上缴的税收高达 15万贯 之多 , 远超蜀茶 。

中国茶文化_唐朝人是怎么饮茶的_

文章插图

中国茶文化_唐朝人是怎么饮茶的_

文章插图
唐阎立本 , 《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唐贡茶:顾渚紫笋
唐代茶事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 。因为宫廷大量饮茶 , 加之茶道、茶宴层出不穷 , 朝廷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 。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 唐代宗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开始设立官焙(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生产基地) , 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紫笋、阳羡茶和金沙泉水事宜 。
顾渚贡茶院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 , 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
唐大历五年 , 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841—846年) , 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 。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 “长兴有贡茶院 , 在虎头岩后 , 曰顾渚 。石斫射而左悬臼 , 或耕为园 , 或伐为炭 , 惟官山独深秀 。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 , 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 , 急程递进 , 取清明到京” 。
每年新茶采摘后 , 由“刺史主之 , 观察使总之” 。州官督茶 , 随即茶工紧制 , 茶制成 , 一骑快马上长安 , 驿官日夜兼程 , 马不停蹄 , 送解长安 , 以便在清明宴享用 , 即"先荐宗庙 , 后赐群臣" 。“牡丹花笑金钿动 , 传奏吴兴紫笋来 。”茶香绕梁 , 成为唐朝久传不衰的茶坛佳话 。唐李郢的诗句"十日王程四千 , 到时须及清明宴" , 也是对唐代贡茶生产和运输过程的生动写照 , 贡茶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唐代茶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