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独克宗古城,香格里拉县城里真实的活着的古镇 。
说独克宗古老,是因为这座昔日的茶马古道重镇,收藏了1300多年时光雕刻的历史沧桑的痕迹;
说独克宗真实,是因为独克宗古城的朽败是事实,但它很真,所以很美;
说独克宗活着,是因为它属于普通百姓,是一个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城,人们在古城里生活、工作,生生不息 。
古城全貌
初识独克宗古城
沿着街道深深浅浅的石板路,我们走进了独克宗古城,街边古朴的木屋一幢接一幢,房屋大多是藏式风格建筑,偶尔也有几间汉式风格的 。黄昏的阳光透过木屋,把斑驳的阴影投射在小巷深处 。有些木屋铁锁把门,显然已废弃;有的木门木窗紧闭,灰蒙蒙的;有的墙院内传出孩子的嬉笑声和狗吠声 。街上不时有穿藏服的人们三五成群地从身边经过 。小巷弯弯,让我们辨不得西东,一路打听,终于来到龟山公园的小山丘下 。见有一条石梯直通山顶,大伙便不管不顾地爬了上去 。山顶有座叫朝阳楼的庙宇,庙的四周有一条一米宽的小路,大家沿着小路绕了一圈,没想到,不经意间就把中甸县城观赏了一遍,独克宗古城的全貌也就一览无遗了 。夕阳的余辉中,木板覆顶、土木结构的藏式雕楼民居和远处野地里高大的青稞架,显得古远而神秘 。
青石板路
日月城藏民心中的图腾
是夜,打开搜集到的资料,就像是翻开古城尘封的岁月,它辉煌的历史便伴着千年茶马古道的马蹄声,渐渐向我们涌来 。
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 。
中甸即建塘,相传与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为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 。历史上,中甸一直是云南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地 。千百年来,这里既有过兵戎相争的硝烟,又有过茶马互市的喧哗 。这里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纽带 。
唐代,滇西北(包括迪庆地区)为吐蕃王朝所属之地 。唐676679年,吐蕃在维西其宗设神川都督府,在今大龟山建立官寨,垒石为城,城名独克宗,即历史上著名的铁桥东城 。传说当时的建城理念是缘于有活佛在古城对面山头遥望古城,发现大龟山犹如莲花生大师坐在莲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设布局形似八瓣莲花,形成因自然变化的空间 。在古城的兴建中,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 。工匠们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墙皆涂成白色,这种风格一直沿用至今 。月夜,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 。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 。明代,中甸两次被丽江木氏土司占领,木氏土司在大龟山建香各瓦寨,藏语石山寨,其地即是原来的大龟山独克宗 。后又在奶子河畔建大年玉瓦寨,藏语名为尼旺宗,意即日光城 。两寨遥相呼应,构成中甸历史上著名的香各尼洼,即藏区有名的日月城 。独克宗古城历来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达赖喇嘛请求互市于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独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 。雍正、乾隆之时,境内矿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县城又成为滇、藏、印贸易的中转站 。俄国人顾彼得先生在他那著名的著作《被遗忘的王国》中这样叙述到:据估计,战争期间所有进入中国的路线被阻时,这场马帮运输曾使用了八千匹骡子和两万头牦牛 。另外,1936年,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长征经过中甸,在独克宗古城藏经堂两厢房设指挥部,在此召开了重要会议 。
龟山上的寺庙
历史上,独克宗古城还经历过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艰辛过程 。最惨痛的一次是在民国初年,中甸县城三次遭受来自今四川乡城的土匪和来自东旺的土匪的抢劫烧杀,中甸县被夷为平地 。商贾们惊恐万状,四处逃散,茶马古道的商队来往日益稀少,昔日中甸繁华的市场也由此逐渐冷落,沉寂下去了 。
北门街66号--茶马古道上的风云世家
远远地,古城入口处两家装饰风格独特的酒吧就闯入眼帘 。再往里走,发现古镇已少了些往日的沉寂,多了些热闹 。沿街的许多幢古旧的木屋正在进行修旧如旧的工作,三条主要街道正在用旧石重新整修 。虽然古城许多地方正在施工,但仍不断有旅游团队来参观 。同行的州委宣传部的阿怀,每到一处都用手中的摄像机认真地拍摄着,他说要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古城的复兴 。在阿怀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北门街66号,去拜访百年古屋的主人阿布旺堆老人 。阿布老人汉名叫松柏良 。这是一幢有一定规模、保存相对完整的两层藏式木楼,一楼是柴房牲舍,二楼是主人居室,还有一个大的回廊和佛堂以及宽敞的正屋 。回廊横梁上5条木龙雕刻精致,只是丹漆已斑驳 。当我们问起古屋修建的年代时,阿布把我们带进一间经堂 。他小心翼翼地从神龛上取下一个花扣边框,边框的正面雕刻着一对腾飞的金龙,而背面却刻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陕西焦氏几个字 。这是当年建房木匠的做工记录 。依此推断,这幢古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阿布告诉我们,花扣上雕刻金龙这在藏式经堂中并不常见,另外经堂的神龛上端还饰有汉族的八宝,也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时所使用的八种器物,这一切隐现着古宅的先祖有着显赫的贵族身份 。另外,经堂里还藏有一件非同寻常的物品,那是文革期间从松赞林寺大殿中拆下来的柱头 。
推荐阅读
-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万亩建新茶业基地开工
- 品读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之茶诗茶词
- 曼松茶的特点
- 小时记者现场探访舟岱跨海大桥 舟山连岛大桥
- 汉方佰草堂减肥茶,中药减肥不反弹
- 四川宜宾黄山再现国内罕见古茶树
- 走进巴达古茶山
- 浅谈古茶园病虫害防治
- 长手的鱼叫什么 世上最大的鱼远古的
- 刽子手|古代的刽子手,为什么都是同一家族的人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