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关穴

石关穴位位置石关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
石关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 。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2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石关穴

文章插图
石关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仰卧位,在肓俞上3寸,建里(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石关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仰卧取穴 。
解剖位置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
石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鞘内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 。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 。分布着第八肋间神经 。皮肤由第七、八、九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 。穴位深部,腹腔内相对应器官有胃,横结肠及胰体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通过 。
石关穴的作用石关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 。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少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大部分散热后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肾经下行 。
功效作用:升清降浊,攻坚消满,调理气血 。石关穴有和肠胃、消积滞的作用 。
特异性:石关穴是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交会穴 。
石关穴

文章插图
主治疾病石关穴主治腹痛,呕吐,呃逆,便秘等 。
石关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饮食不化、翻胃吐食、呃逆、多唾、腹痛、便秘、脊强、不孕等 。
现代又多用石关穴治疗食道痉挛、胃痉挛等 。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便秘,肠炎,食管痉挛;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不孕症,痛经;
其它:结膜充血,尿路感染 。
穴位配伍石关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痛、呕吐、腹胀;
石关穴配三阴交穴、阴交穴、肾俞穴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
石关穴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有宽中理气,调和胃肠的作用,主治胃痛,腹痛,呕吐,膈肌痉挛 。
刺灸法【石关穴】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放散至上腹 。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石关穴解析石关为经穴名(Shīguān KI18) 。出《针灸甲乙经》 。《太平圣惠方》作右关 。别名石阙 。属足少阴肾经 。石关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石即岩石,关即关要,腹水病古称石水,此穴为治疗石水要穴,故名石关 。
石关穴别名·石关 。石,肾所主的水也 。关,关卡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 。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
·石阙 。石,肾所主之水也 。阙,碑坊标记之意 。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 。理同石关名解 。
·食关 。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 。关,关卡也 。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 。理同石关名解 。
·冲脉足少阴之会 。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
《备急千金要方》:大便闭,寒气结,心坚满 。
《循经考穴编》:呕逆气喘,脾胃虚寒,饮食不消,翻胃吐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