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进入有文字可据或信史时代始于两汉
秦代时间不长,史籍也没有留下多少茶叶资料,可以约略不谈 。两汉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不只《尔雅》和《说文解字》等一类字书中,在一些医药著作和笔记小说中,也都出现了茶的专门介绍和记述,是我国也是世界有茶的可靠和直接记载的最早时代 。自此以后,我国茶叶便进入了有文字可据或信史的时代 。
【我国茶叶进入有文字可据或信史时代始于两汉】这里有必要补说一点,前面我们谈到,《尔雅》关于--、苦荼的释文,可能是我国现存确定的茶的最早记载 。但这不是说笔者就和某些训诂者一样,认为六经中无茶字 。不,我过去在有关文章中,对《诗经》中的有些荼字,联系西周时我国正处温暖期,平均气温较现在要高2℃这点,认为系指茶并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诗经》中哪些荼字是指茶,哪些是指苦荼而非茶?我没有研究,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中,所以我特意把《尔雅》 --字,用现在确定的茶这几字来避开六经中至今仍争议未决的荼字 。
两汉茶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茶区的扩大上 。陆羽《茶经》在汉代茶事中,列举了这样的四桩人与事: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扬执戟雄 。司马相如和扬雄,是西汉蜀郡成都的二个名士,在茶叶产地上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丹丘子和黄山君饮茶的故事,就反映这时茶的生产和饮用,由巴蜀经荆楚一直传到长江下游和浙江沿海一带了 。据考,丹丘是今浙江宁海县天台山的支脉① 。上述传说中的汉代两位仙人,他们一寓浙东,一居皖南,都是下江的地仙 。关于汉代长江下游已经种茶的资料,还见于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汉人有阳羡(今江苏宜兴)买茶,以及明周高起《洞山OE舨柘怠泛和酢捌艹佘??(宜兴和浙江长兴的界山之一)之阳,课童艺茶 ②等记载 。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传说;就是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的故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早斥之为谬言误世 。
所以,用这些来作为长江下游已经产茶的根据,显然也是有失妥当与没有说服力的 。
汉朝长江下游和我国东部沿海有没有茶叶?还有待考古或其他史料来证明,但是,这时长江中游的荆楚广袤范围内已经有茶和饮茶,当是无可疑义的了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今湖南就有荼陵(今茶陵)的地名 。如陆羽《茶经》引《茶陵图经》所言,因为陵谷生茶茗焉 。关于西汉茶陵一带就产茶,还可见《史记》炎帝葬于茶山之野的记载 。据嘉庆《茶陵州志》考证,茶山,就是茶陵与江西吉安永新相界的景阳山,因茶水源出此和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 。①西汉时,荆楚茶业就一直发展到了今湖南、广东和江西接壤的荼陵,这还可从马王堆出土文物中获得证明 。
推荐阅读
- 岚山精心打造生态茶园 保障茶叶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 江西十二五开局之年茶叶产销创历史新高
- 休宁获评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 桐木茶叶,正山小种世界红茶之祖名不虚传
- 桂东桥头乡,落实3千亩种植面积 壮大茶叶规模
- 古丈山枣乡,茶技人员现场讲解示范茶叶定植技术
- 霞浦,自动喷灌系统助力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
- 古丈县坪坝乡超额完成茶叶基地建设任务
- 五德镇,优惠政策鼓励 扶持茶叶加工与销售
- 旺苍,狠抓茶叶农业优势产业 茶叶大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