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仡佬种茶发家 人气旺钱途光明

【穷仡佬种茶发家 人气旺钱途光明】黄陂区王家河街小寨村金王寨的程胜莲家 , 崭新的三层洋楼里传出清脆的麻将声 , 在这个宁静的山村显得有些喧闹 。
程胜莲眼下已经习惯了打麻将 , 如今天气炎热 , 她经常从下午1点打到下午4点了 。她说以前不可能过这样的日子 。
71年的王宜国老人 , 并不反对儿媳的不务正业 , 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久违的热闹 。
程胜莲曾在外打工十多年 。今年年初 , 夫妇俩选择了回家 。在家种茶赚钱、照顾儿子 , 两不误 。她说 , 每年家庭纯收入约3万元 , 比在外打工强很多 。
昔日太穷是个光棍村
王大兵的父亲王宜国回忆说 , 小寨村以前太穷了 。1992年 , 村里的人开始到外面打工 。当年 , 王大兵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 , 背起行囊 , 踏上村里通往外界的崎岖山路 , 步行3个小时 , 走到集镇上搭车 , 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 。
年轻人出去打工了 , 地里的稻谷也因为昼夜温差大收成不好 , 种种原因 , 导致全村168户人家的青壮年走个精光 , 成为实实在在的空壳村 。
别看程胜莲如今过得蛮滋润 , 当初她嫌弃小寨村太穷 , 还不肯嫁给王大兵呢 。
1996年的时候 , 程胜莲在汉口一家餐馆做服务员 , 王大兵是餐馆的厨师 , 两人因此结识并恋爱 。后来 , 王大兵带着程胜莲回了小寨村 。在山里走了2个多小时 , 都走不到他家 。程胜莲回忆说 , 她顿时觉得被王大兵骗了 , 大哭了一场 。
回到武汉后 , 程胜莲一度提出要分手 , 但是最终敌不过王大兵的死缠烂打 。1998年 , 两人结了婚 。婚后 , 两人都在汉口打工 , 当时两人每月拿近2000元的工资 , 除去房租、生活费几乎没有结余 。不过 , 尽管如此 , 相比小寨村 , 他们还是选择呆在汉口 。
难讨媳妇不是王大兵的个例 , 实际上 , 因为小寨村太穷 , 没有多少姑娘想嫁过来 , 村子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光棍村 。陆续嫁到村里的 , 也多是外地媳妇 , 来自红安、孝感、四川等十多个地方 。
穷仡佬种茶发了家
2006年 , 通往小寨村的水泥路通车了 , 从黄陂区开往村里的巴士 , 一天有两班 。曾经不愿回家的程胜莲 , 开始有点想家里 。随着交通的便利 , 见识的增长 , 村民们突然发现 , 小寨村独特的丘陵气候 , 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 制作出来的龙井茶清香、可口 。当年 , 王宜国老人最先试种了一亩茶园 , 结果一年就有6000元左右的产值 。次年 , 他扩大了面积 , 种植了4亩茶 , 当年纯收入约3万元 。村民们发现了商机 , 成立了小寨茶叶专业合作社 , 抱起团来奔生活 。现今 , 小寨村家家户户种茶 , 全村茶园面积达到1000亩 。该村古枫绿茶批发价格已卖到了150元一斤 。
茶叶让小寨村走向了小康之路 。2006年 , 致富后的小寨村 , 家家户户修起了洋楼 。
人气渐旺钱途光明
小寨村的茶叶 , 也让在外的游子们 , 重燃回家的梦想 。年轻人相继回归 , 给小寨村带来了生机和人气 。
以前 , 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小孩 , 很少见到年轻人 。如今 , 很多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扎了根 。比如王宜国家里 , 儿子、儿媳以及孙子都回了家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 这让王宜国很知足 。
小寨村的村归潮始于2006年 。最早回归的 , 是如今39岁的王立明夫妇 。此前 , 他们在外打工14年 , 当过搬运工 , 开过建材店 , 经营过小摊 , 忙活了多年也没挣多少钱 。当年 , 王立明回家后 , 种上了14亩茶园 , 每年的纯收入有5万多元 。如今 , 他家里盖起了3层楼房 。
小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家顺说 , 古枫绿茶正在注册商标 。村里还打算通过招商引资 , 建一家大型制茶厂 , 还要开发旅游业 , 加速小寨村的经济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