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世界四大高香红茶

英德红茶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是广东省英德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些年更是风头最劲,先后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及各部委评比一等奖、优秀奖等达36次之多 。已有不少专家认为英德红茶可与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祁门红茶并驾齐驱,跻身“世界四大高香红茶之列,英德市也凭借英德红茶被誉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 。
乍听之下,英德市似乎像个十足的茶城新贵 。其实并不这样的,正经说来,英德可算得上是茶界世家,英德开始种植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 。
陆羽在《茶经》中就曾写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代韶州的行政区域就包括今天的英德 。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元红茶育种岗位科学家陈栋研究员的研究,明代以前广东省有11个产茶县;明代有70个产茶县;鸦片战争后发展到84个产茶县,而英德,不论在什么时期,都是广东举足轻重的重点产茶县 。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英德所产茶为朝廷贡品,清朝时英德县境内种茶遍及四乡 。据他考证,英德还是2000多年‘丝茶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岭南茶路的主干道和重要茶叶出口基地 。英德地处‘入粤要道’,无论广东中心商港是在徐闻还是广州,英德都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中转站 。
真正意义的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于1956年在广东省农林厅总工程师罗镈鍒教授的主持下在英德茶场诞生,该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 。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碎茶问世 。在当时出口创汇经济需求的驱动下,英德红碎茶20世纪60年代大量投向国外市场,并以其独特的鲜爽、浓烈风格和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的优良品质蜚声海内外 。
据当时香港市场反映:英德红茶色泽乌黑而润红,久存不易变色,消费者评价比锡兰茶还好 。因此,当时英德红茶每年生产4000余吨远销到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时间闻名中外、饮誉世界,成为中国大叶红碎茶第二套样出口的重要支柱,并成为我国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 。
英德红茶具有浓(厚)、强(烈)、鲜(爽)的品质风格,尤其那秋茶的自然花香令人珍爱 。特别是加糖、奶后,汤色姜黄瑰丽,滋味甘美清鲜 。1963年,英德红碎茶FOP被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用在宴会上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 。据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称,英德红茶作为高级红茶已被英国定为皇室用茶 。
发 展 道 路 不 平 坦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英德茶叶曾在19世纪前半叶兴盛一时,以后因战事不已,出口受阻而逐步萎缩,到20世纪初茶园荒芜,茶业凋零,茶叶贸易几乎销声匿迹……建国前夕,英德茶叶生产已到了似有若无的境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50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得30公顷,茶叶产量仅得三吨(3000公斤) 。
1951年夏,广东省英德农场的创办翻开了英红史新的一页 。1955年,英德龙头影劳动改造管教队与英德农场合并 。1956年,在广东省农业厅的帮助支持下,广东省地方国营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率先引入云南大叶种茶籽试种成功,并于1959年, 令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 。同年,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英德红碎茶 。英德农场、英德硫铁矿、新生三厂合并组成“广东省地方国营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 。
1960 年开始,英德红茶以其优异的品质扬名中外 ,中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祝贺电文中称:“1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了声誉 。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60)茶研字第064号函件称:“英德红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祁门红茶)鲜甜回味,香气纯正,叶底鲜艳,较之滇红(云南红茶)别具风格 。
1962年,英德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 。同时,还先后在美村、仙桥、龙头影等分场建起了四座茶叶加工厂 。茶叶产量逐年增长,农场也初具规模 。
1964年3月14日,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在取道英德赶赴阳山考察,途中看到英德茶叶长势兴趣,他立即取消阳山之行,改道坑口嘴 。看到眼前一片蓬勃生机时,他非常高兴,并与同行的副书记李一清同志商量,决定成立“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前身是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兴办“广东茶叶技术学校,并将“广东省地方国营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更名为“广东省英德茶场,给了公司10万元的资金支持,陶铸还即席挥毫写了“广东省英德茶场七个大字,从此英德茶场之名远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