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起体会茶道的8个境界】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 是茶文化的灵魂 。今天小编辑带你一起一步一步地体会茶道的8个境 , 感受其中的奥妙 。喝茶能静心、静神 , 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而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 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 , 美心修德 , 学习礼法 , 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第一个境界 , 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 , 东家说东家的道理 , 西家唱西家的戏 。学茶的第一个境界 , 就是形成主见 。不管谁的说法都好 , 都能用心去想 , 去领悟 , 然后做出判断 。不一定偏向哪一方 , 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 , 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 , 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 。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 , 想那么多干嘛 , 跟着大师就对了 。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 , 发扬光大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 , 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
第二个境界 , 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 , 就会开始形成自我 , 形成圈子 , 与你观点相同的 , 与你观点相左的 。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 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 , 唯心的观点 , 唯物的主义 。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 , 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 , 甚至灰心丧气 , 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 心里就开始迷茫 , 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 。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 , 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 , 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
第三个境界 , 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 , 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买书 , 看书 , 结交茶友 , 向大师靠拢 , 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 , 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 。听到相同的观点 , 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 , 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 , 就会觉得有隔阂 。你当初的观点 , 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 , 长出了苗芽 。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 , 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 。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 , 来坚实自己 , 上边长出枝叶 , 以抵挡风雨 。什么时候根扎稳了 , 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
第四个境界 , 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 , 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 , 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 。想要再进步 , 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 , 更多的知识了 , 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 , 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 。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 , 心里头懂 , 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 。因为你懂 , 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 。遇到不同的思想时 , 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 , 从零学起 , 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
第五个境界 , 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 , 钻研得越深 , 知识越多之后 , 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 , 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 ,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 。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 , 都能举一反三了 。有了中心思想 , 化繁为简 , 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 , 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 。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 , 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 。道理看得越透 , 越是无话可说 。反而初学之人 , 专业名词越多 。
第六个境界 , 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 , 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 。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 , 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 。不喊腔调 , 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 , 甚至劝你 。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 , 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
第七个境界 , 下山
推荐阅读
- 浅谈茶道与禅的内在联系
- 茶道与禅宗的法嗣关系
- 普及茶俗 茶艺及茶道
- 茶道可以放松心情
- 书中画 画中茶
- 中国茶道中蕴含哪些理论
-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进入茶道的真实世界
- 禅茶 茶道中的禅佛意韵
- 静 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 日本茶道流派:草庵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