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俞穴

督俞穴位位置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俯伏或俯卧取穴 。
督俞穴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

督俞穴

文章插图
督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
解剖位置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
督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棘肌 。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降支 。分布着肩胛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皮肤由第五、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 。该穴深部为第六肋间结构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竖脊肌 。
布有肩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 。
督俞穴的作用
督俞穴

文章插图
督俞穴意义:体内所生的纯阳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
功效作用: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
主治疾病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闷、呃逆、腹痛腹胀、肠鸣、恶寒发热、背部疔疮等 。
【督俞穴】现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疗心内外膜炎、冠心病心绞痛、膈肌痉挛、乳腺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等 。
督俞穴主治心痛,腹痛,肠鸣,呃逆;以及心绞痛,乳腺炎,银屑病等 。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外膜炎;
其它:胃炎,膈肌痉挛,乳腺炎,皮肤瘙痒,银屑病等 。
穴位配伍督俞穴配内关穴治心痛、胸闷 。
督俞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腹胀 。
督俞穴配肩井穴、膻中穴,有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乳腺增生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
针刺方法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
艾灸方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督俞穴解析·督俞 。督,督脉也,阳气也 。俞,输也 。该穴名意指督脉的阳气由此输向膀胱经 。本穴为膀胱经接受督脉阳气之处,故名 。
·高盖 。高,上也,天部之气也 。盖,护盖也 。高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卫外护盖,故名高盖 。
·商盖 。商,计时之漏刻也 。盖,护盖也 。商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弱小阳气 。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至本穴所在的膀胱经后散热缩合为弱小的水湿之气,气属外卫之护盖,而弱小水湿之气则如从漏刻中滴出一般,故名商盖 。
·高益 。高,上也,天部之气也 。益,益助也 。高益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 。本穴物质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性干燥,与背俞各穴传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相比所处的天部层次为高,对膀胱经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有益助的作用,故名高益 。
督俞为经穴名(Dūshù) 。出《太平圣惠方》 。别名高盖 。属足太阳膀胱经 。督指督脉,俞即转输,此穴居督脉中点之旁,是督脉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督俞 。
文献摘要《太平圣惠方》:主腹中痛,雷鸣 。
《针灸大成》:主寒热心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