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买错千万IP只能回家种桃,今天流的泪就是当年灌的水

好莱坞|买错千万IP只能回家种桃,今天流的泪就是当年灌的水

文章图片

好莱坞|买错千万IP只能回家种桃,今天流的泪就是当年灌的水

文章图片

好莱坞|买错千万IP只能回家种桃,今天流的泪就是当年灌的水

文章图片


从年初至今 , 先后追完《开端》《人世间》两部爆款 , 借《猎罪图鉴》拾回了一丝对悬疑剧的信心 , 又开始在相继上线的《余生 , 请多指教》《影帝的公主》《与君初相识》《心居》中进行选择 。 题材类型遍及时间循环、现实主义、悬疑、仙侠、都市爱情等 , 但其中除了《猎罪图鉴》 , 全都属于IP改编 。
这当然不值得惊讶 , 回顾近10年的影视行业 , 尤其是剧集市场 , IP改编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
2011年 , 《步步惊心》《甄嬛传》的热播 , 让网文IP进入制作端视野 , 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原创 , 改编显然是一条“捷径” , 也由此成为热潮 。 事实证明 , IP改编剧不仅可以捧演员、为影视公司树招牌、引领创作风向 , 还能在关键时刻助推视频网站一把 , 2017年的《盗墓笔记》推广了会员模式 , 2019年的《陈情令》打开了超前点播的大门 。

有人尝到了甜头 , 自然有更多人愿意放手一搏 。 据从业者们回忆 , 2012年到2014年间 , IP的版权费就已经上涨近10倍 , 到了2015年 , 头部IP可以卖到大几千万、甚至上亿 。 与此同时 , 失败案例才是大多数 , 迷信IP导致的行业乱象也屡见不鲜 。 据了解 , 曾有资深制片人砸进全部身家买下千万级IP , 项目告吹后只能转行回老家卖桃子 , 就是因为决策时轻信了数据 。
不过 , 如今的另一番景象 , 让这个话题有了新的讨论空间 。
这两年 , 资本已逐渐带着热钱离场 , 平台近来也在收缩战线 , 影视寒冬期没有结束 , 反而在走向更冰冷的阶段 , IP端率先感受到了寒意与变化 。 一方面 , 版权成交量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 中腰部IP的处境尤为尴尬 , 但头部资源仍然有市有价 , “头部作者光是大纲都能卖到一两千万”;另一方面 , 主旋律回流、现实题材抬头 , 《人世间》成爆款 , 严肃文学成“抢手货” 。
值此关键节点 , 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也想进行一番了解 , 行业追捧IP以来 , 从业者们如何看待其中的得与失?当泡沫消失 , 又要如何继续借力IP书写未来?
01行业降温 , IP身价昔非今比?
被问及当下头部IP的价格时 , 制片人陈益韬的回答是:跟一线演员差不多 。 他解释 , “如果是马伯庸 , 肯定要两三千万 , 一千五可以买到丁墨的 , 匪我思存要一千到一千五 , 我说的已经是腰斩后的价格 , 以前头部的价格更贵 , 当年那些大IP过亿的也有 , 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肯定过亿 。 ”
所谓的当年 , 指的是2016年前后 , 经过两三年的争相抢购 , IP版权费溢价至顶点 。
2015年的媒体报道显示 , 顾漫曾在2011年以数十万元的价格将《何以笙箫默》的电影版权卖给乐视 , 2014年版权到期后 , 以七位数转手卖给光线 , 价格翻了近十倍 。 而这种涨幅在当时属于普遍现象 , 更夸张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 据了解 , 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最初向影视公司推荐网文《史上第一混乱》时 , 开价10万但无人问津 , 仅一年过后 , 就有买家为了将其版权收入囊中掏出200万 。
于正也曾在论坛上公开表示 , 在他接触的诸多网文中 , 排不上名次的版权费30万起步 , 有成功改编项目的作者再出新文 , 能卖到500万以上 。 另有从业者回忆 , 一部拥有上千万阅读量的作品 , 可以轻易要到200万 。
从吆喝着卖到人人求买 , 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 恰逢行业进入不差钱的阶段 , 斥重金买IP被当成赢在起跑线的行为 , 也就出现了那些令人咋舌的数字 , 如前文所述的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头部价格 。
小娱翻看了六家影视公司的2021年半年报 , 包括唐德、欢瑞、华策、稻草熊、慈文和华录百纳 。 财报数据显示 , 这六家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余额共计11亿 , 原材料指“公司为拍摄影视剧购买或创作完成的剧本支出” , IP含量不言而喻 。 那么换句话说 , 直到去年年中 , 其IP库存体量达到近11亿 。
而价格水涨船高的原因是 , 尽管平台、版权代理方都有各自的评价体系 , 但IP版权的定价始终没有统一标准 。 数据突出的好卖 , 比如作品阅读量、收藏量或作者粉丝量高的那些;有时候也无需看数据 , 如果有冷门IP被知名制作方相中 , 甚至不用等拍出来 , 作者的其它作品就不再愁卖 , 至于写到哪里及写得如何 , 都不是最重要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