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 二 )


在2004年至2017年间 , 日本每年的研究开发费都占GDP的3%以上 。 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 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 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沃德十佳发动机排名 , 每年会根据发动机的性能、技术水平、工作特性 , 综合评比出全球最好的发动机 , 日本发动机品牌每年都榜上有名 。 2018年沃德十佳 , 日本发动机占四位 。 2020年 , 日产2.0T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本田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均有上榜 。
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 , 日本还有丰田、马自达、斯巴鲁、铃木、三菱等知名发动机品牌 。 被外界戏称"卖车只是为了赚钱继续研究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 , 更是研发出汽油机压缩比达到 14:1的创驰蓝天技术 , 其性能优越 , 油耗降低与扭矩提升数值均达15%以上 。
早年间 , 中国靠着逆向研发 , 仿制日本发动机 。 导致如今日本对我国车企的戒备心增强 , 核心技术上封锁严密 。 即便想把日本发动机拆解下来研究 ,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 日本发动机采用一体化热加工技术 , 零部件之间无缝衔接 , 拆开就意味着报废 。
时至今日 , 中国已经过了逆向仿制的阶段 , 再想通过仿制突破技术瓶颈 , 已然是不可能了 。 别人越做越好 , 我们想做做不了 , 差距越来越大 。
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文章插图
中日最大差别:效益精神OR匠人精神跟造车、造发动机比起来 , 中国车企商业头脑更为发达 , 比如吉利"舒服哥"李书福 , 已成为奔驰母公司的最大股东 。
虽然 , 中国百姓大多看不起国产汽车 , 但这些企业却也支撑着我国工业的发展 , 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但是 , 他们有没有造车的匠人精神 , 这很难说 , 对于造车 , 他们更成功的是做生意 。
即便同样的机床 , 同样的材料 , 给中国企业来生产 , 也做不到和日本一样高水准的发动机 。 因为发动机每一颗螺丝的安装位置 , 每一个配件的安装工序 , 都需精确无比 。 而中国的企业家和工人 , 普遍缺乏日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文章插图
对受高等教育的工程人员来说 , 国内传统工业的工程学教育一塌糊涂 , 生产技术和理论严重脱节 。 对工人来说 , 车间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一部分 , 哪一行赚钱就转行去做 。
【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而日本人对"匠"的崇拜是与生俱来的 。 工人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很高 , 特别是投身科研和发动机应用开发的高级工人 。 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 , 更适合培养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 员工团队稳定强大 , 帮助日本车企铸就更加卓越的产品 。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工匠精神 , 让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国 , 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席位 。
没有日本发动机,就没有国产汽车,为什么中国制造造不出发动机?文章插图
我国汽车行业已转移发展方向对国内自主汽车品牌 ,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差距已如天壤之别 。 如果要追赶日本技术 , 并不是完全不能实现 , 只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 以及漫长的研发周期 。
就算攻克了高端发动机技术 , 还要研发与之性能匹配的电气系统、进排气系统、涡轮增压器等 , 更何况还有变速箱是个老大难问题 。 就算研发出了成果 , 对手也会领先一步 , 并通过商业手段打击中国车企 。
不夸张地说 , 一个本田摩托车的CB400并列四缸发动机 , 够国内摩托车厂家研究几十年的 , 何况这个发动机是日本40多年前玩剩下的 。 所以 , 从商业决策上来说 , 中国车企研发高端发动机 , 并不能获得高昂的利润 , 追赶别人的产品线 , 只能是落后被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