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中国在太平洋的西端,数千年来被太平洋所祝福,一代代中国人受惠于太平洋的鱼、盐和季风,然而,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人却不是中国人,而是葡萄牙人麦哲伦。古代的中国人没有踏入太平洋,把这座世界最大海洋的发现荣耀和命名权让给了欧洲,时至今日,中国人仍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太平洋。
《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文章插图
虽然沿海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当我们站在海边向东望去,却没有任何能激起内心波澜的东西,我们对它太陌生了,也许只有每年的台风,才能让我们记起来面前还有一座大洋。得到太平洋祝福的中国人,却对太平洋一无所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是我们的文明千百年来缺失的一部分。我们对于距离自己咫尺之遥的太平洋不感兴趣,但欧洲人却对这片大海充满好奇。
《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文章插图
英国人西蒙·温彻斯特,一位资深探险家和作家,他虽然住在大西洋,但对太平洋理解的相当相当透彻。读他的大作《太平洋的故事》,我们会对温彻斯特的笔触十分惊讶,他似乎半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各种关于太平洋的自然、人文、历史的细节,他都捻熟于心,这可能跟他曾经从军的历史有关,丰富的经历,给了他写作的自信和优势。温彻斯特也算是一个传奇了,他的生平就跟太平洋一样,对中国人来说特别陌生,但是如果你看过《国家地理频道》和《BBC纪录片》,很有可能算是他的一个读者,他常年为包括这两个媒体在内的科普机构供稿,为此还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官佐勋章。
《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文章插图
温彻斯特在创作《太平洋的故事》的时候,选择了一段横跨六十五年的时空背景,融合人文关怀与科学知识的笔法,将发生在太平洋区域中的史海遗珍,串成了一条故事项链,供所有读者细细把玩。作为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温彻斯特有意模仿了名家的写法,我觉得他的笔调既有写《人类的故事》的房龙的轮廓,还有写《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茨威格的散文意境,这让温彻斯特的文字有一种冷静的干脆感。干脆的文字撰写太平洋的历史,就如同置身海浪中,清爽而惬意,当然,这种惬意也算是一种安慰,抵消了太平洋故事中人类的挣扎与彷徨。
《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文章插图
温彻斯特在太平洋上盘桓了数十年,他虽然是个“大西洋人”,但对太平洋的了解一点不比当地的土著人差,他的笔写下的东西,全都是他的亲身经历,这可比某些坐在书桌前的“文字发明家”强多了,温彻斯特不会对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妄加评论或是描写,他只写自己见过的人和事。太平洋深深的影响着这个世界,它是古代泛大洋的遗留,对于地球的气候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自从地理大发现以后,这片海洋又成了各国权力的竞技场。如何写浩瀚的太平洋?温彻斯特总结了十个事件,描述了自1950年后65年的发展历史。
《太平洋的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不了解门口的大海
文章插图
他以原子弹为本书的起点,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争中,太平洋被用作美国的核试验场,谴责了美国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当地人的轻视。接着是二战结束后,以索尼为主角,讲述日本的复兴与发展;可能是前面内容比较紧张,转而写冲浪的历史,中国并不流行这个运动,但是通过他的描写,让我们对这项运动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再后来有一些历史人文类的东西,讲述了近些年关于太平洋的热点问题的来源。整体来说,这本书就像一部文字纪录片,书中融入了科普知识,以及人文内容,温彻斯特通过精湛的笔法,把一个个故事前后串联,一点也不乏味,不管你每次看多少内容,只要掩卷回忆,仿佛真的看过了一部BBC的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