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翔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文章插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比起煌煌史册里的大书特书,或是各类“大件”的出土文物来,下面这几件“汉代小文物”,却也带来了关于汉代“强大程度”的震撼信息。首先一样,就是“小物件”里的一个“大件”:河南巩县铁生沟炒钢炉。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文章插图
自从春秋战国年间,中国人首先炼出了生铁后,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就突飞猛进。汉代更成了中国冶炼业的“高潮”时期。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直到公元3世纪时,也只有32座冶炼工厂,最大的冶铁高炉高一米六。汉代已发现的冶铁工场,就已有一百六十处之多,三米以上的高炉一座座。高四米五容积50平米的“荥阳大铁炉”更是震惊世人。但比起这类大家伙来,相对“袖珍”的河南巩县铁生沟炒钢炉,更证明了汉代冶铁的“高精尖”。比起“大体魄”的荥阳大铁炉来,河南巩县铁生沟的炒钢炉,炉体要小得多。而且其炉门的残高只有0.15米,炉壁上还有残存的生铁块。乍一看去,跟汉代冶铁遗址上“高炉”“铁范”等震撼发现比,这“炒钢炉”很不起眼,却生动证明了汉代冶炼业的一个独家技术:炒钢。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文章插图
在那个时代,炼钢是冶铁业里公认的高门槛。比如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说是冶铁业起步早于中国,但直到汉代时,也只能冶炼“不纯的固态金属块”。但早早突破了生铁冶炼门槛的中国,又在汉代更进一步:炒钢,即把生铁加热到一千二百度后,再撒上矿石粉不断搅拌,这样就能把打造兵器所需的优质钢材“炒”出来。比起之前需要反复锻打的“炼钢”技术,“炒钢”可以用更高的效率,得到大量的钢铁。而看似“不起眼”的河南巩县生铁炒钢炉,就是这先前记载于典籍的汉代“硬核技术”,无比实锤的见证。也正是随着“炒钢”技术的推广,汉代军队也开始了“装备升级”:炒钢技术出现前,西汉早期的诸侯王墓葬,陪葬兵器还多为青铜制造。炒钢技术普及后,西汉中期的长安武库,出土兵器已几乎是清一色铁器。钢铁包裹的汉军,也从此霸气亮剑,向宿敌匈奴发起一次次降维打击,杀出大汉王朝“一汉当五胡”的铁血辉煌!而比起这见证“科技革命”的“炒钢炉”来,另一幅低调的图画,却也缩影了汉王朝另一个伟大的产业变革——1981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西汉画像石“牛耕图”。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文章插图
在已出土的各类汉代壁画图像里,“牛耕图”的内容看上去平淡无奇:三个人操纵着两头牛,拉着犁进行耕地。但就是这一幅也许在汉代农村常见的景象,却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桩大事:“二牛三犁”的耦犁法。说起汉代的农业,后人常津津乐道各类技术突破的新型农具。但最重要的突破,却是以“耦犁”法为代表的耕作技术的突破。西汉中期时,农学家赵过最早推广了“耦犁”法,以“两牛抬杠”的方式,通过三个人的操作,完成耕作任务。这样的好处也立竿见影:耕作更深,耕田效率更高,“两头牛”的耕作成本也更低,放在同时期的世界上,这更是个高门槛:由于农具等技术的限制,欧洲人直到中世纪时,耕一亩地都需要六至八头牛。产量更是天壤之别:学者周国林做过最保守估算,汉代一亩农田,小麦可产120斤,稻谷可产129斤,小米可产116斤。而在一千多年后,即13世纪的英国,小麦的最高亩产量也只有84斤。简单一比就知道,看似平凡的“牛耕图”背后,是人类农业史何等重大的突破。这样的突破,带来了汉朝傲人的农业数据。追亡逐北的辉煌,丝绸之路的繁华,正来自于这样的底气。而比起这两样“小玩意”来,下面的这个文物,更是不折不扣的“小物件”:广州东郊东汉墓陶船模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