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眼里的中国人骄傲到不肯打仗,是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二 )


罗素在上海一共待了5天,然后又辗转去杭州、南京、长沙等地,才北上抵达北京大学,随后在北京讲学一年,1921年回国。
1922年,罗素回国之后,写就《中国问题》一书,他在书中高度评价中华文明,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忍耐、和善、含蓄、洒脱、爱好平和的民族,“比意大利更古老、更富有人情味”。之所以拿意大利比较,因为历史悠久的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罗马,且意大利与中国一样注重家庭、人情。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国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战争,怎么可能“骄傲到不肯打仗”。的确,中国历史上战争很多,但几乎都是逼迫反击战,李牧击败匈奴、蒙恬驱逐匈奴、汉匈之战、宋辽宋金宋元之战、明清之战等等,都可以说是自卫反击战,更为重要的是,中原王朝对蒙古草原、对偏远边疆一直没有占领欲望,更多的说是不屑于占领。换言之,因为古代中国一直是天朝上国,非常富庶、文明,对外部没有什么需求,所以也就骄傲的不肯打仗。对中原王朝而言,与周边势力打仗没有什么收获,反而耗资巨大。
而且,中华文明内在一直存在“好战必亡”反战和平思想,即便在汉武帝一言九鼎的时代,司马迁都敢于强烈反对战争,汉武帝死后的盐铁会议,其实也是一次战与反战的大辩论会。到了宋明时代,中国文人更是强烈反战,南宋主和派实力非常强大,一直阻止北伐,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完全可以灭国无数,但最终却是明朝与之交好。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保守的、内敛的、平和的,而非掠夺性、狂躁性的。
其实,以古代中国强大的国力与众多的人口,如果像西方一样奉行扩张政策,估计就会改写世界格局,而不会出现西方称霸世界的历史。如今事实证明,“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现在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中国问题》一书中,罗素还提到一些内容,如今看来不得不让人感慨罗素眼光之精准。
中国的不幸在于,中国文化缺失科学这一面。在艺术文学、礼仪风俗方面,中国至少可以同欧洲等量齐观……是科学显现出西方人的知识观念与中国知识分子有别——《中国问题》
除了科学这一块,罗素并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中华文明优越,至少双方是“等量齐观”。百年之后,蓦然回首,再读罗素这一观点,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会给予认同。
当然,罗素还有一些错误观点,比如认为“汉字有3大缺陷”:一是字符繁多,识读、书写都很困难,二是在字典、案卷、目录等等方面不易排序,三是无法准确记音,不便表达外来词。如今看来,罗素眼里中国汉字的缺陷都不是问题。其实,作为一个至少使用4000余年历史的汉字,自然有存在的合理性,更为重要的是相比字母文字,汉字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罗素之后,爱因斯坦也曾答应到北京大学讲学一段时间,但他只在上海待了2天,因为不看好中国而不辞而别,爽约北京大学。同为当时的大学者,爱因斯坦眼里的中国,与罗素的却截然不同,如今曝光的爱因斯坦私人笔记中写道“勤劳、肮脏和迟钝.....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都有着天然的不足”、“如果有一天其他种族都被中国人取代了那将是可悲的”等。
对于同一片地、同一种人、同一国家,为何罗素与爱因斯坦的评价却截然不同?笔者认为,除了学术背景、在中国居住时间长短(罗素在中国一年,爱因斯坦在中国二天)的差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心态,罗素能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国,愿意与中国各界交流接触,愿意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且“从不以西方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他国”,或许这才是罗素能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的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