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也像薛奎一样知益州三年 , 编过一本《益部方物略记》记录四川成都及周边的物产、动植物、药材等六十五种 , 流传至今 。2020年10月30日 , 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祁死后 , 范镇为他撰写神道碑 。
范镇在私人著作方面仅有《东斋记事》六卷 , 内容涉及北宋的典章制度、士人逸事 , 同样包括蜀地的风土人情 。范镇自己的儿子事迹不显 , 侄子范百禄在神宗、哲宗年间却比较有名 , 但继承史学才华的是侄孙范祖禹 。
范百禄是范镇哥哥范锴之子 , 也是进士出身 。早年曾负责四川职务 , 提点利州路、梓州路刑狱讼事 , 当时有官员意图对泸州投降归顺的部族头领进行杀害然后冒领军功 , 还扬言继续讨伐当地部族 , 范百禄谏言反对 。
由于范百禄有正义感 , 熙宁七年(1074)到京师入职谏院 , 没多久 , 还是因为对王安石诸多新法不利言论而调走 。哲宗继位以后 , 世交司马光主持大局 , 大举更改王安石的做法 , 范百禄对恢复差役法有意见 , 向司马光直言 , 顽固的司马光一度冲他发火 。范百禄坚持认为差役法会增加犯人流配 , 导致民间怨声载道 , 和王安石几乎是一样结果 。司马光终于醒悟 , 叹息:“微君言 , 吾不悉也 。”
范百禄为人公正严谨 , 之后入大理寺 , 升刑部侍郎 , 最后知开封府 , 高太后对范百禄非常欣赏 , 几次驳回他希望外调的请求 。正因为范百禄其实看清当时朝局风向 , 苦于无法摆脱 , 最终因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宰相苏颂卷入旋涡 。哲宗实际对苏颂、范百禄都有好感 , 尤其苏颂为人实际不偏不倚 , 充当调和王安石一派和司马光一派的作用 , 但范百禄关系上毕竟更倾向司马光 , 最后被流放 , 死时六十五岁 。
范祖禹是范镇侄孙 , 范百禄侄儿 , 很小就成孤儿 , 范镇将其收养在身边 , 视为自己孩子一样:“此儿 , 天下士也 。”由于范镇与司马光的交情深厚 , 修撰《资治通鉴》时 , 司马光让范祖禹单独负责唐代部分 , 在洛阳十五年精心著述 , 这期间司马光手把手教范祖禹编书 , 赢得高度称赞 。
在此之前 , 司马光还有一个十分欣赏的刘恕 , 也是史学通才 , 本来希望他作为最重要的助手 。《资治通鉴》得到英宗、神宗支持 , 毕竟编撰人员起初分处各地 , 司马光为官也不固定 , 前期全靠通信联络和互相寄送书稿 , 非常麻烦 , 进度缓慢 。最终全靠在洛阳十五年算是静下心来 , 加上范祖禹被接到司马光身边 , 负责最重要的唐代部分 , 这才加快进度顺利完成 , 相当于司马光将范祖禹视为一生学问的继承人 。
范镇与司马光都反对王安石 , 但范祖禹与王安石弟弟王安国也算好友 , 实际连王安石也欣赏范祖禹 。老臣富弼临终前上书议论王安石种种做法利弊 , 许多人建议范祖禹不要把富弼上书交上去 , 会得罪王安石 。但范祖禹为人正直 , 认为既是富弼的遗愿 , 也是堂堂正正的公事 , 北宋名臣大多是谦谦君子 , 因此王安石对范祖禹的人品和学识同样赏识 。
司马光称范祖禹“智识明敏 , 而性行温良 , 如不能言;好学能文 , 而谦晦不伐 , 如无所有;操守坚正 , 而圭角不露 , 如不胜衣 , 君子人也 。”哲宗继位 , 范祖禹任右正言 。元祐年间 , 吕公著掌朝局(为宰相吕夷简之子) , 范祖禹成为其的女婿 , 避嫌辞职改祠部员外郎 , 不久又改任著作郎 , 专修《神宗实录》 , 后迁任著作郎兼侍讲 , 为哲宗讲《尚书》等古籍 。
据记载 , 范祖禹一般“口不言人过” 。实际从内心情感而言 , 范祖禹对熙宁元丰的朝局 , 与范镇、司马光算是一样立场 , 在实录中虽极力肯定神宗的英明有为 , 对王安石依然充满批评 。当时主事的蔡卞是王安石女婿 , 想方设法贬低范祖禹 , 最后令其流放 。
范祖禹先得一个武安军节度副使兼昭州别驾的礼遇头衔 , 本来这是两个地方的职务 , 武安军节度使属今湖南地区 , 治所在潭州 , 就是长沙一带 。而昭州位于今广西桂林 , 治所为平乐县 。范祖禹实际并没有到这两个地方 , 被安置在永州和贺州分别待了一阵 , 再贬宾州(今南宁市所属宾阳县一带) , 元符二年(1098)再迁化州(广东茂名市所属化州市) , 由于接连贬谪 , 范祖禹支持不住 , 就死于这一年 , 实际才五十八岁 。
推荐阅读
- 史林︱何谓“靖康耻”: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下)
- 蒋之奇写给司马光的一封信,是宋代学士的标准字体
- “小舟独棹烟波间”:关于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独爱舟船吗?
- 宋代娱乐活动大揭秘!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 岁岁平安——盘点国画中的那些鹌鹑
- 宋代谍战不逊“潜伏”:僧人反间计,读诗送情报
- 宋代官宴的政治考量和隐藏意义:吃顿饭而已,竟然讲究这么多?
- 他是老子同乡,是宋代理学奠基人,也是民间算卦的老祖宗
- 宋代 定窑白釉刻花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