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后,蒙古经济成长渐趋稳定,因而吸引许多韩、日、俄等外资进入炒作蒙古房地产,外商纷纷透过各类管道,与企业财团合作,抢占有利可图的市区空地或山坡保护地,甚至将公园、马路或人行道用地直接变更为建筑基地,整座乌兰巴托市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宛如一处大型建筑工地,毫无所谓的市政发展蓝图或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概念。
文章插图
于是传统蒙古包、俄国式公寓及现代化大厦等三种建筑风格,混合而成现今乌兰巴托的城市轮廓,其中几处大型「造镇计划」便是由外商投资兴建,例如韩国的「皇家城堡」,日本的「日本社区」及俄罗斯的「莫斯科城」等,另有几处由蒙古商人集资所建的,如「明星公寓」、「发展社区」及「幸福社区」等。
而在2006年间,这批新社区中,当属韩国「皇家城堡」的房价最高,一户约150平方米的豪宅开价24万美元,瞬间飙高了蒙古国房价,而其他「黄金地段」行情亦上升至每平方米要价400到700美元之高。
蒙古贫富差距极大,其实这些所谓的「豪宅」全是由少数权贵和富商掌控,为数不多的中产阶级只是趁机购入面积较小的房屋,而这些新兴小区和苏联时代所建的屋龄逾30年的「俄式公寓」,两者共同拼凑出「红色英雄」(即「乌兰巴托」的蒙文字意)的新面貌。
至于绝大多数无经济能力的家庭及外来移民,则仍旧居住在犹如贫民窟的「蒙古包区」,依然过着挑水烧柴的困苦生活。因为韩国与蒙古同样位于北亚寒带,因此韩商所盖房舍的御寒功能及耐寒建材,恰巧符合蒙古所处气候环境的条件需求,所以使得在蒙兴建的公寓楼房大量使用韩国建材及家电设备,也正因如此,其等日后的修缮养护零件制品自然也以韩国商品为优先选择。
行:「现代」汽车满街乱跑
文章插图
公元2000年以前的蒙古交通状况非常良好,除了大众运输工具,例如俄制公车和无轨电车外,几乎没有其他自用小客车,有的只是政府官员的座车和俄式军用吉普车,在市区骑马逛大街的景象也随处可见。
2002年之前,在乌兰巴托,出外不须提早出门即可准时赴约,首都干道上的交通状况非常理想,可是2004年之后人们逐渐感受到上下班高峰时段的街道拥塞情况,而且更夸张的是,白天几乎不分时段都处于塞车状态,一个不小心则很可能塞在路上动弹不得。
实在无法想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乌兰巴托市区便进入所谓的「交通黑暗期」,而造成交通状况急速恶化的十大原因,经归纳如下:
1. 原有俄式公车和无轨电车车龄皆超过十五年以上,行驶途中经常发生故障抛锚或电车牵引臂「脱线」停驶的状况,因而连锁妨碍后续排班出发之公(电)车行进;
2. 韩国、日本将国内大量淘汰的二手车,以无偿援赠方式运往蒙古,一来增加蒙古原有大众运输工具数量,但相对也增加原有道路的运载负荷量;
3. 牧区民众大量移入首都,形成许多新兴「蒙古包」社区,促使多家私营小型巴士公司应运而生,专门经营公(电)车所无法行驶的路段,从事搭载市民往返市区与包区间的路线;
4. 蒙古并无严格管制二手车进口及规定驾驶座方位的法令,于是在靠右行驶的蒙古道路上,出现「左右共驾」的有趣(危险)现象。蒙古车商可自左驾的韩国,或右驾的日本,随意进口大量车龄逾十年以上的老旧二手小客车,再以低价售予蒙民牟利,是导致市区车辆数暴增的主因;
5. 蒙古男性或新移入牧民的失业率甚高,不易获得工作机会,故常集资购买自用小客车,当作载客计程车营运,并与领有正式营业许可证的计程车行在路上争抢乘客;
6. 蒙古人驾车犹如骑马,互不相让,争先恐后,一见车道出现些许空隙便即驱车直入,无视逆向行驶或禁止超车等规定,倘遇前车迟疑便不断按喇叭逼迫,缺乏交通规则观念,故常发生车祸,阻碍交通;
推荐阅读
- 此人堪称梁山第1好汉,武艺高强功劳大,却因3个原因逐渐被边缘化
- “八本当年超火的题材小说”那就是所谓的韩流,韩娱小说
- |五个逐渐消逝的老物件,哪一种是你曾经用过的?
- 为什么说商人的地位是在明朝时期逐渐提升起来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夏侯家族,为什么逐渐退出曹魏的权力中心
- 刘备的“正统明君”形象并不固定,“血缘观”最终取代“天命观”
- 君王皇帝|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别人在衰败中走向灭亡,它却在强大中逐渐消失
- 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后,为何还是不能取代内阁?
- 既然有了东厂,为何还要设立西厂?明宪宗:整顿哪有取代方便
- 难怪宋江可取代晁盖,谁让晁盖最忠心的属下,不是流氓就是无赖